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受疫情因素影響,今年中國外貿生產企業復工晚於往年,加上物流運輸不暢,人員國際往來受阻,導致訂單履約率下降,進出口受到一定的影響。1月至2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4.12萬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6%。其中,1月至2月的出口呈現了兩位數的降幅。
經濟參考報發表記者王文博述評文章表示,就在國內疫情逐步進入收尾階段,疫情又在全球蔓延,國際市場變數加大。內憂將解,外困來襲,中國外貿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正在上升,面臨著一場持久戰。如何做好長期預案,危中尋機,穩住外貿基本面,是恢復國內經濟發展,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的重要一環。
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保障市場主體的活力,疫情發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部署,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內容涉及財稅、金融、信保、參展、法律援助、防疫物資保障等各個方面,政策工具箱可謂全面開啟。中國正在以特殊時期的超常規舉措為外貿企業紓困,為全球供應鏈穩定護航。
這些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外貿企業復工複產的速度。目前,浙江、江蘇、上海等外貿大省、大市的重點外貿企業已經全部復工,其它地區的復工複產也在提速。不過,在看到好勢頭的同時,更要看到還有很多小微企業沒有完全享受到優惠舉措,資金鏈緊張、物資不暢、人員短缺等多重難題還未完全解決。另外,復工以後的企業,又出現資金回收的困難。商務部近期對7000多家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90%以上企業存在出運和收匯被迫推遲的情況,面臨買方取消訂單、拒收拒付的較大風險。
文章指出, 首先,穩住外貿的當務之急還是全力落實財稅、金融、保險等扶企惠企政策,並推動金融機構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融資需求,能夠盡快啟動快速評審通道,簡化業務流程,讓受困企業盡快拿到資金,幫助包括小微企業、外資企業在內的外貿主體能夠用足用好政策,逐步走出困境,盡快恢復活力。
其次,要加快開拓多元化市場的步伐。疫情之下,各國形勢瞬息萬變,有些外貿企業市場布局較為單一,缺乏開拓市場的能力,風險系數較高。相關部門和商協會應充分調動資源優勢,搜集整理提供更多的市場信息,促進有效供需對接,引導、幫助企業通過線上展會、視頻磋商等方式,在特殊時期以特殊方式加快開拓國際市場步伐,通過優化業務布局,降低風險。
再次,要進一步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台進出口達1862.1億元,增長38.3%,成為中國外貿新增長點。在疫情之下,跨境電商以其物流通道、海外倉儲等優勢,發揮著重要平台作用。不過,也存在庫存告急,供應跟不上等困境。近年來,中國一直在鼓勵探索外貿新業態,支持企業建立海外倉。疫情之下,這一步伐還可以更快一些,除了鼓勵企業自建海外倉,還要發揮跨境電商綜試區的作用,匯總提供更多海外倉信息服務,幫助企業利用海外倉擴大出口。
最後,要充分發揮外貿主體的能動性。以導向性政策,鼓勵企業積極作為,展開自救,抓住疫情期間創造的新需求、新變化,以技術和創新驅動加快自身轉型升級,增強中國外貿內生發展動力,化危為機。
總體來看,外貿企業相對國內其他企業,受國際市場影響更大,要做好持久戰準備。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外貿潛力大、韌性足、產業鏈穩固,在宏觀政策支持和微觀主體努力之下,中國外貿有條件有信心穩住基本盤,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