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冠肺炎疫情與非典疫情的對比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http://www.crntt.hk   2020-02-07 09:15:14
在當前出現部分民眾恐慌、企業蔓延悲觀情緒的情況下, 應及時採取非常規措施提振士氣、支撐經濟增長並避免影響從實體蔓延到金融體系。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2019年底中國武漢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迅速波及全國各地與部分境外地區。本次疫情適逢春節假期,直接影響住宿、零售、餐飲、娛樂及旅遊等國內主要消費及服務業,延遲復工也將對工業生產乃至出口造成一定的衝擊。實體經濟中,尤其是相對脆弱的民營企業首當其衝。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圖勝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李文龍、圖勝科技高級研究員張國力文章表示,考慮到逆向提振政策效應,中國經濟將在2020年增長5.6%左右,但經濟不至於出現斷崖式下降。鑒於中國經濟規模巨大,其下降將對全球經濟尤其是周邊國家經濟短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為提振市場信心及支撐經濟增長,建議定向降准100個基點、防止大量企業資金鏈斷裂、維護物流網暢通、減免受疫情嚴重影響地區與行業增值稅3個百分點,將2020年財政赤字率提高至3.2%等。

  新冠肺炎疫情有多嚴峻?

  文章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速度快於以往的非典(SARS)以及其他類似疫情。在短短30天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為17205例左右(截至2020年2月2日),而非典同期為3400例。不過目前看,新冠肺炎的致亡率僅為2.1%,遠低於非典、埃博拉及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等的病死率,但由於感染新冠肺炎人群基數較大,加上其對民眾的心理層面以及經濟活動的衝擊,疫情綜合影響較大。當前全國各省份已經接連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1月31日,世衛組織宣布將此次疫情認定為PHEIC(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2003年暴發的非典疫情及其衝擊可以相對較好對標這次疫情。埃博拉和MERS主要分別集中於非洲與中東地區,這些地區的經濟結構和政府應對與中國差異較大。因此,分析非典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更有助於預判新冠肺炎的經濟衝擊。

  非典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文章介紹,非典疫情自2002年11月中旬在中國廣東暴發,之後擴散到全國其他地區,在一系列應對措施作用下,2003年6月中旬非典得以控制。非典前後歷時約7個月,在2003年4月到5月期間,疫情達到頂峰。

  在疫情消退之後,中國經濟受投資拉動企穩回升,2003年GDP同比增速較2002年上升0.9個百分點到10%。總體來看,非典期間,消費、交通等行業受到的暫時性衝擊最大。

  (一)非典期間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情況

  在非典疫情高峰期,消費品零售增速出現明顯下滑,但疫情減輕後需求回升帶動消費品零售反彈回升。2003年3月消費品零售增速為9.3%,隨後5月份快速下滑到4.3%,但這一現象並沒有持續,隨著疫情好轉,消費品零售增速迅速反彈,7月份增至9.8%的水平。

  (二)對進出口的影響

  非典疫情期間,中國進出口增速出現下滑,但受歷年季節性因素影響,非典對於進出口的負面效應相對於消費顯得較為溫和。

  (三)非典期間的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非典初期,中國國內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下降,但隨後反彈強勁,這主要是因為政府為應對疫情的經濟衝擊,依靠投資來彌補消費的疲軟。

  (四)對工業增加值的影響

  整體來看,非典期間,國內工業生產受影響較小。國內製造業生產雖然受到部分企業停工減產影響,有所回落;但由於疫情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廣東等重災地,受影響面有限,工業增加值回落並不明顯。

  (五)非典期間的客運情況

  非典期間,隔離措施限制了人群的流動,國內第三產業中的交通運輸受到明顯衝擊。在2003年非典疫情高峰期間,國內每月客運量迅速降至3300萬人次,約為正常月份的三分之一,但疫情結束後,客運量迅速回升。

  (六)對物價的影響

  疫情初期,CPI與PPI增速有所上升,尤其是PPI增速更為明顯,主要是緣於恐慌性搶購以及物流阻斷導致的商品暫時及結構性短缺。隨著疫情受到控制以及恐慌心理的減輕,物價隨後回落。不過,非典之後的經濟恢復發展,加速推動了物價新一輪的上漲。

  (七)對房地產影響

  從商品房房屋銷售價格指數來看,非典疫情期間國內房地產市場正處於市場化初期,國內房價保持穩定上升的趨勢,疫情對其負面影響不明顯。疫情過後,2003年8月,國家明確了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2004年,在政府積極推動房地產市場化的背景下,不管是香港還是內地,兩地樓市均出現了快速增長的情況。

  (八)從GDP增速看非典的整體衝擊

  通過我們分解計算,實際消費增速在2003年處於歷史谷底,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典衝擊導致的,因此,為了維護經濟的平穩增長,政府依靠投資來彌補經濟下滑,投資增速在2003年成為歷年來的三個頂峰之一。

  由於投資的有效拉動,2003年實際GDP增速並沒有因非典而下降,反而同比增加0.9個百分點到10.0%。

  對比新冠疫情與非典疫情的異同

  文章分析,(一)國際背景不同。

  相比非典疫情,本次疫情發生的國際背景更為嚴峻。2003年非典疫情前,中國與東亞經濟已完全擺脫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處於恢復與上升階段;而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時,逆全球化主義抬頭,中美之間仍存在經貿摩擦。不僅如此,非典疫情並未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此次疫情則被列入,將從進出口、投資及國際交流角度對中國經濟產生連鎖衝擊。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