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評論通訊社副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王平。(中評社 蘭忠偉攝) |
中評社深圳6月17日電(記者 蘭忠偉)由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兩岸及港澳法治研究專業委員會、廣東省法學會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主辦,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承辦的“香港回歸二十周年與落實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專題研討會17日在深圳大學舉行。中國評論通訊社副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王平以“落實港人國民身份 迅速強化國家認同”為題,發現講話。王平指出,張德江委員長提出了“國家認同”問題,這是給出了突破目前狀態的方向目標。就目前香港的政治與社會環境來說,如何落實這種方向目標,需要行之有效的操作。
王平說道,“國家認同、國族認同”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問題與趨向,嚴重性目前已在香港逐步顯現,若港人的“國民認同”不能真正落實,“國家認同”必將成為香港與內地的一個重要的矛盾滋生焦點。
王平表示,落實港人的“國民身份”,不僅能夠通過強化“國家認同”迅速增加大量的愛國愛港鉄票,對抑制“港獨”思潮、消融“港獨”土壤,也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王平亦強調,“身份認同”將直接影響到“國家認同”,也必然可以影響到政治取態。在回歸已經20年的今天,如果還是對香港公民和中國公民在身份歸屬上加以硬性區隔,特別是通過身份歸屬的強制取捨,刻意“割斷”原本存在的“國家認同、國民認同”的利益關聯與情感維繫,在香港目前的政治與社會環境下,必定無益於愛國愛港選民基礎的保持,更不要說擴展。
“如果說在香港囘歸的後過渡期和回歸之初,為了消除港人對香港前途的過分疑慮,這種‘香港公民身份’和‘中國公民身份’的區隔還有一定的‘過去意義’的話,在回歸20年的今天,這種身份區隔造成的問題,就不僅僅是‘地域身份’上的隔閡,更重要的是暗示性地導致了‘國家認同’上的隔閡甚至排斥,無疑屬於容易被誤導、被利用的自我設障。”王平說。
王平指出,通過內地身份強化“國家認同”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若通過落實更多與香港相關者的“國民身份”,通過“身份認同”實現“國家認同”,迅速擴大愛國愛港基本盤,大幅增加建制派的“鉄票”票源。
國家認同問題:台灣的天然獨,香港的第二三代
“從大陸撤台的老一代逐漸凋零,第二代第三代台灣年輕人與大陸的血緣逐漸疏遠和親情迅速淡化,很多年輕人被稱為也自視為‘天然獨’。”王平指出,香港年輕人對於“國家認同、國民認同”,在比例上較之上一代迅速下降。毋庸諱言,我們從新增選民政治取向的比率,以及“自認本土”佔年輕人的比例大幅上升到超過30%,就可以看到這種危機。“港獨”這種在香港特區不可能真正實現的“思潮”,正是在這種土壤中滋生的;儘管不可能實現,但是對香港社會穩定的破壞極大,對“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危害極大。
他強調,如果現在不著手處理香港與內地“身份認同差異”的問題, 港人的“國民認同”不能真正落實,“國家認同”必將成為香港與內地的一個重要的矛盾滋生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