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文化+科技”:故宮修復巨幅貼落
http://www.crntt.hk   2021-04-01 14:44:01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縱446厘米、橫282厘米,《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尺幅巨大,是清代宮廷畫師為符望閣內檐裝飾所繪的巨幅貼落(直接裱糊於宮廷的墻壁或隔扇上,可隨時令更換,因此稱貼落),絹本青綠設色。修復前,它曾經長期綳鋪於古建原狀環境中,病害情況十分嚴重。如今,經過修復,《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煥發青春,山水靈動,古色古香。這是故宮博物院首次將尺幅如此巨大、病害情況如此嚴重的一件書畫類文物,通過傳統手藝的支撐和科技手段的助力進行修復。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書畫修復組組長楊澤華說,送修前,畫作絹質糟朽、缺失嚴重,加之其經縱向卷折數叠後橫向壓折,出現了斷裂、空鼓、起翹、缺失等病害。巨大的尺幅給修復帶來了挑戰,比如修復過程有一項是揭畫心,需要修復師採用揭、搓、揉等方式,去除畫絹背後已經失去承托作用的托心、背襯紙,揭心過程需要一絲不苟,絕不能傷及絹絲,因此被業內形容為“如履薄冰”。面對這一大尺幅的作品,揭心更需仔細。為此,修復組定制了玻璃工作台,特別製作了一個木橋。修復師可以蹲在木橋上,對巨幅畫作進行修復。拼對與回貼、清洗展平、加固絹絲、翻身揭背、揭畫心、補綴畫心絹絲缺失處、選配背襯、再次翻身、綳平與全色……每一個修復步驟,都考驗著文物修復者的手藝和精力。而採用科技手段,能幫助探查文物情況,採用更為精准細致的修復方式。楊澤華說,對於大尺幅貼落畫的修復,修復前需借助科技手段從外部環境及自身材質的穩定程度兩個方面搜集數據,充分了解文物的病害機理。在修復中,也要全程跟進檢測數據進行對比試驗,加強科技檢測與臨床修復的契合度,進一步提高書畫修復工作的科學性與嚴謹性。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雷勇介紹,修復《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採用了透光攝影、多光譜成像、X射線熒光面掃描成像等3種非侵入的面分布信息提取方法。透光攝影是利用光纖,從紙質、紡織品等能被可見光穿透的文物背面進行布光,並在文物正面進行拍攝,從而采集到文物內部更深層的狀態和病害信息。多光譜成像則是一種利用各種光線波長不同的屬性,獲取目標光譜特征和圖像信息的無損分析技術。X射線熒光面掃描成像技術,能更好地分析各類顔色所使用的材料及技法等信息。

  猶如現代醫療手段對病人的檢測,技術手段能對文物進行科學檢測。運用科技手段能了解顔料成分、筆墨濃淡等信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表示,這次修復工作是“文化+科技”文保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現代文物保護和展示工作的一次範例。修復後的《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將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亮相首都博物館“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此外,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部運用數字技術,對符望閣和《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進行數字“活化”,讓更多人了解文物和背後的修復故事。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