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中芯國際的豪華戰略配售投資者中,有國家大基金二期、地方政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中金和海通等各方身影。從中可以看到國家對於半導體產業的支持決心,以及中芯國際和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聯動。
比如,戰略配售投資者中的青島聚源芯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出資人就包括上海新陽、中微公司、上海新昇、瀾起投資有限公司、中環股份、韋爾股份、匯頂科技、盛美半導體、安集科技、徠木股份、聚辰股份、全志科技、至純科技、江豐電子。這些都是半導體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將和中芯國際一起助力國內半導體的協同發展,加快國產化速度。
此外,在29名戰略投資者中,中芯國際與其中的18家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他們都將與中芯國際開展業務合作,繼續在客戶導入、提升工藝、供應鏈拓展等各個方面進行戰略合作。
在華為事件的連鎖反應之下,自主的呼聲漸強,國產替代的節奏正在加快。對於中芯國際如何帶動產業鏈發展,張孝榮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首先市場有需求,國內半導體行業正處於晶圓產能擴張的歷史機遇期,美國已經無法通過出口管制和技術封鎖來徹底消滅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隨著中美在先進高端製造領域的摩擦不斷,中國將芯片行業聚焦國內的基本態勢越來越明顯,本土芯片設備需求強勁增長。
其次,中芯國際具有一定實力,中芯國際作為國內代工龍頭,具備串聯及帶動封測、芯片設計等整個產業鏈的潛力。此外,根據國家基金規劃,投資方向將重點放在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芯片製造及上游設備領域。這些領域也正是中芯國際的上下游企業。
當然,中芯國際的回歸,並不會使得國內半導體實力一蹴而就,會有帶動作用,但也要遵循行業發展規律,國產化的培育需要時間。同時也不應閉門造車,需要以開放的心態聯合全球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