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魏後凱:科學應對疫情對脫貧攻堅的衝擊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魏後凱 為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脫貧攻堅決戰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項工作難度更大、任務更重、要求更高。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必須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今年一季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2.7%,比全國農村居民平均增速高1.8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下降3.0%,比全國農村居民平均降幅小1.7個百分點。這表明,疫情對貧困地區的衝擊要相對輕一些,這也是我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優勢所在。但是,由於貧困地區的脆弱性和內生動力不足,也絕不能輕視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延緩了扶貧項目的建設進度。受疫情影響,一些扶貧項目不能按計劃開工,處於停工或開工不足狀態,建設進度被延緩。二是影響了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疫情防控期間,一些貧困勞動力滯留在家,不能外出務工就業。國際疫情蔓延,出口產業受到較大衝擊,而在這些產業就業的人員,不少來自貧困地區以及貧困和低收入家庭。三是對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形成一定衝擊。影響較大的主要是鮮活農畜產品銷售、休閑農業和旅遊業等,其中對貧困地區的旅遊業影響最大,導致一些扶貧產業項目效益下滑。四是加大了返貧和致貧風險。在已脫貧人口和貧困邊緣人口中,有的增收渠道單一且不穩定,一旦受到疫情衝擊,就業和家庭經營收入容易受到較大影響,很容易陷入貧困。
既要從面上看到疫情的影響,也要聚焦到重點難點。比如穩定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各級政府採取多方面措施,推進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仍需繼續用力。又如增強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層次較低,市場競爭力和抗外部干擾能力不強,這次疫情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其產業脆弱性。一些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後續產業扶持也有待跟上。聚焦這些重點難點問題,各項政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補齊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