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未來重要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規劃公布
http://www.crntt.hk   2020-06-14 11:44:34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據人民網報道,6月11日,《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對外公布。這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層面推出的首個生態保護與修復領域綜合性規劃。

  《規劃》將重大工程重點布局為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等“三區四帶”;將工程建設的著力點集中到構築和優化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上,部署了9項重大工程47項重點任務,基本涵蓋了全國25個重點生態功能區,以及京津冀、黃河下游、賀蘭山、河西走廊、洞庭湖、鄱陽湖及海岸帶等重點治理區域。

  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突出短板

  我國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在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亟待破解。

  歷史欠賬多、問題積累多、現實矛盾多,一些地方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還存在差距。例如,在東北森林帶,長期高強度的森林資源采伐和農業開墾,導致森林、濕地等原生生態系統退化,濕地面積減少50%以上。在長江重點生態區,礦產開發對生態破壞較為嚴重,長江上游受威脅魚類種類占全國受威脅魚類總數的40%。

  “全國生態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生態退化導致的損害風險增加,生態保護與發展矛盾突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雲說。

  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偏低、穩定性不夠、功能性不足,也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突出短板。當前,我國森林生態系統不穩定,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積仍占1/3以上,全國沙化土地面積1.72億公頃,水土流失面積2.74億公頃,部分河道、濕地、湖泊生態功能降低或喪失,自然岸線縮減的現象依然普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