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就以應對新冠疫情的實踐看,中國行勝於言。在維護人權上,中國犧牲了經濟發展的“利益”來切實維護人民的健康權;在有效問責上,中國處理了抗疫不力的政府官員;在信息透明度上,中國真實嚴格地對內對外報告疫情等相關信息。而反觀一些國家,為了經濟和選票忽視疫情發展規律,不惜犧牲人民生命健康;各個層面的官員爭相作秀,卻很少認真反思施政不足。哪怕疫情處理再差,也沒有高級官員因此辭職;在信息透明度上,一些國家的新冠“零號病人”何時出現至今仍撲朔迷離。當然,這絕不是說中國表現完美,在抗疫過程中,中國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以應對疫情看,一些政客從狹隘的意識形態出發,本能地排斥中國的抗疫行動,擔心客觀評估中國的表現會損害其高調宣揚的“原則”,甚至空洞地拿某些原則來指責中國,更不願意承認自己糟糕的應對措施已經摧毀了“原則”的實質意義。
有趣的是,喜歡用對華關系“回不到過去”字眼的人士目前都來自“五眼聯盟”成員國,不由得令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待在封閉的小圈子裡,“分享”著同質化的情報,使用著類似的語言,協調著彼此對華的外交。
世界變化如此之大,某些人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自身的表現及與中國的關系,不要一直沉浸在道德優越感的幻覺當中。如果他們眼中的對華關系應該是沒有成本地指責中國,居高臨下地教訓中國,這樣的狀態不是“回不去”,而是“不存在”。一直從後視鏡裡看對華關系,是看不清未來的,希望相關人士平心靜氣地正視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作者是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