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去杠杆”贏得戰略主動 應對疫情政策游刃有餘
http://www.crntt.hk   2020-04-09 08:25:33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今年3月份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多地蔓延,已構成全球性危機。在積極應對疫情、防止其蔓延擴大的同時,如何維護經濟和金融穩定,維護供應鏈、產業鏈安全,成為當前極為迫切的問題。

  證券日報發表該報副總編、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董少鵬文章表示,經過巨大努力,中國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經濟恢復工作在有序推進。但我們面臨的挑戰依然很大,一是疫情對國際貿易造成較大衝擊;二是總體需求受到抑制,制約經濟增長,就業壓力加大;三是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增加,復工復產難度加大,經濟發展成本被動加大。

  文章分析,面對這樣的形勢,中國該如何調度宏觀政策,才能既保持與其他經濟體的政策相互協調,又符合自身發展實際?

  保持貨幣供應適當寬鬆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是基礎性政策,要進一步用好。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於1月6日、3月16日兩次降准。最新宣布的新一輪定向降准將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落實。三次降准共釋放資金超1.75萬億元。同時,人民銀行同時決定4月7日起將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這樣做,可以適度加大貨幣供應,引導銀行對實體經濟精准投放。

  在人民銀行降准措施引領下,通過逆回購利率—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LPR利率的傳導機制,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可以獲得相對便宜的貸款。當然,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可以降到何種程度,除了宏觀政策引領外,還要靠銀行類機構為企業提供精准服務,靠證券類機構改善投行服務來解決。這本質上是營商環境問題。

  從財政支持來說,除了年初確定的普惠性減稅降費措施,財政系統還在疫情期間出台了階段性、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對重點企業予以財政貼息支持,對中小企業給予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等。還擴大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指導地方用好資金,盡快形成有效投資。至3月31日,全國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08萬億元,發行規模同比增長63%。3月27日,中央決定出台財政“三支箭”舉措,包括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

  文章指出,站在今天回望歷史,中國宏觀政策在2016年起選擇“下蹲”,主動去杠杆,主動縮表,為應對如今這場全球性危機贏得了戰略上的主動。當時,黨中央基於對後金融危機時期經濟復甦尚不穩定,杠杆率過高積累了較大風險的判斷,果斷作出了“三去一降一補”的決策。這為今天釋放貨幣供應、加大財政支持留出了比較自如的空間。

  應當說,“去杠杆”也讓我們經歷了一段相對痛苦的時期,有的企業、有的金融機構交了“學費”。但是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市場風險的能力顯著提升。特別是,科創板成功推出並實施發行註冊制,補上了直接融資市場的又一個重要短板。

  正是有了前期去杠杆、補短板的成果,我們今天才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充足的資金實力、充足的信用保障,可以增加貨幣供給,擴大財政赤字。

  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都推出了超預期的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政策,我們儘管有餘地、有餘力,但仍要堅持宏觀政策穩健的基調,不簡單跟隨和“複制”,而是統籌國內外因素,做出符合自身發展需要,也利於全球通力合作的政策安排。我們將主動加強與二十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等的溝通協調,加強與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協同,共同應對危機,一起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向前發展。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