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澳媒稱,科學人員發現,植物雖然沒有大腦,但植物會發聲交流並可以像動物一樣通過關聯來“學習”。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1月11日報道,西澳大利亞大學植物生物學家莫妮卡·加利亞諾副教授2016年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的最著名的實驗聲稱,植物可以像動物一樣通過關聯來“學習”。
她的團隊在一個兩頭開口的管子裡放置了一顆豌豆苗。在三天內,他們通過一個開口向裡吹風,並讓(植物生長所需的)光線從同一個開口中射入。
到第四天,研究人員換了一個開口向管子裡吹風,但沒有提供光線。在黑暗中,大多數的植物都向吹風的方向生長,仿佛是將風與即將到來的光聯繫起來。
加利亞諾說:“植物記住了這一關聯——風總是在光的前面到來。”
在另一項實驗中,她的團隊展示出豌豆苗的根似乎“聽到”了流水的聲音並向著聲音的方向生長。她在給植物播放水聲錄音時甚至也出現了這種情況。
此外,通過在地下設置麥克風,她發現植物根部會發出有節奏的“哢嚓”聲,可能是在細胞擴張的過程中發出的。她想知道其他植物、微生物和昆蟲是否也能聽到這種聲音。
但是,加利亞諾教授的豌豆苗真能記事並做決定嗎?
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一個高級農業科學實驗室的負責人吉姆·惠蘭教授說:“人類能記事是因為有大腦和神經系統。而對於植物,我會用‘始發’和‘不敏感’這樣的字眼。”
惠蘭教授於2018年12月發表在《植物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指出,如果將植物放在熱的環境中,它會適應並在下一次面對這樣的環境時更好地做準備。但這要歸功於DNA表達的變化。如果反覆刺激植物,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植物DNA中的基因突變使之能夠對威脅做出反應。
然而,這是一種硬編碼的機械式反應,並非證明植物能做決定的證據。
國立澳大利亞大學的植物生理學家巴裡·波格森教授說,DNA表達的變化讓人看起來像是植物在記憶,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是像動物或人類一樣的生物。“它們可以受傷,可以被殺死,它們是活的有機體。但它們沒有神經系統,也沒有大腦——僅此而已。”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