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汪毅夫:用50年證明一個大寫的義
http://www.crntt.hk   2018-07-13 00:18:31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來源:網絡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作者 汪毅夫)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當清廷被迫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海上誰來建義旗”?台灣各地人民高舉義旗 、編練義軍,“誓與倭人不共戴天”。三月二十四日,台灣進士丘逢甲刺指血書“抗倭守土”,並以“工部主事,全台義勇統領”的名義領銜聯名上書朝廷,其文有一“義”字、有“臣等桑梓之地,義與存亡,願與撫部誓死守禦”之語。四月初四日,台灣舉人汪春源、羅秀惠、黃宗鼎等在北京悲憤嗆聲:“台民忠勇可用”,抵死願做“義民”!當年,康有為親見“台灣舉人,垂涕而請命,路人莫不哀之”的情形,連橫《台灣通史》也記下這一幕:“台灣舉人會試在北京,聞耗,上書都察院,力爭不可。                      

  從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馬關條約》簽訂,至九月三日台灣全島淪陷,台灣各地義軍,武裝扺抗日軍入侵,在台灣將中日“甲乙之役”、將中日戰爭延長了5個月又10天。台灣進士許南英率義軍轉戰於台南。1895年九月三日,日軍入台南,“懸像遍索”許南英。九月初五日,許南英才離開戰場、在鄉人護送下離開台灣。 日人占據全台後,台灣人民發動了多次反抗日據當局的武裝鬥爭。台灣學者洪棄生的《台灣戰紀》上、下卷分別記錄了台灣人民抵抗日軍入侵、反抗日人統治的武裝鬥爭。                          

  日據台灣時期的50年里,台灣人民的文化堅守證明的也是一個大寫的義。    

  日據當局要求其“新領地人民” 即台灣人民“從語言開始,姓名、風俗、習慣等外形”及精神上的“對事物之看法”,“完全日本化”。面對異族的文化侵略,台灣愛國學者連橫說:“凡一民族之生存,必有其獨立之文化,而語言、文字、藝術、風俗,則文化之要素也。是故,文化而在,則民族精神不泯,且有發揚光大之日,此證之歷史而不可易者也。”台灣人民以反對日人的文化侵略、堅守中國的固有文化為天職。日據當局終於承認:“(台灣)改隸雖然已經過去了40余年,但現在保持著原來風俗習慣信仰,這種漢民族的意識似乎不易擺脫”。“40余年”過去了、50年過去了,台灣人沒有成為日本人,台灣“一的一切,一切的一”還是中國的!所以然者何?端賴民族大義,端賴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之精神也。                                   

  習近平總書記說:“在台灣被侵占的50年間,台灣同胞保持著強烈的中華民族意識和中華文化情感,打心眼里認同自己屬中華民族。這是與生俱來、渾然天成的,是不可磨滅的”,他號召我們“共擔民族大義”,“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末來”。             

          2018年7月4日記於北京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