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能看到的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遊客在自拍。構成唐人街的另外兩條街道看起來同樣寂寥。
事實上,利物浦唐人街的衰敗在更早以前便已跡象初顯。2015-2017年在利物浦大學留學的趙雨亭在接受採訪時提及自己2015年第一次走進唐人街的印象:“當時走進去的第一感覺就是挺蕭條的。而且個人感覺唐人街附近的街道比唐人街本身更熱鬧也更受歡迎。”
報道還稱,雖然華裔居民(不包括學生在內)仍然是利物浦及其市郊人口最多的少數族群,但人數與20世紀中期相比已經減少了一半,降至1.2萬人左右。
總結利物浦唐人街衰敗的原因,其一是進入新世紀,受交通運輸方式的改進以及西方經濟衰退的影響,利物浦港的優勢地位與當地整體經濟都受到了衝擊。在英國出生的年輕的利物浦華人開始前往曼徹斯特和倫敦尋找更好的發展機遇,那些地方的唐人街後來已經超越了利物浦唐人街。而隨著他們的離去,迎合他們需求的許多洗衣店、餐館和律師事務所紛紛關門歇業。
其二,唐人街內諸如餐飲等服務越來越難滿足移民、留學生的多元需求,由於歷史淵源,利物浦唐人街以廣東菜為主,很難吸引其他地區的中國留學生。此外,銷路拓展方式上也有待改進。
趙雨亭回憶:“唐人街裡基本全是飯店,但好像從未在留學生圈裡傳開過,所以也就不會去了。”而據當地店主預計,未來唐人街還會有更多的店鋪被迫停業,尤其是餐飲行業。
放眼世界,利物浦唐人街的衰敗並非個案。早在2011年,美國《大西洋月刊》刊登了《唐人街的終結》的文章,稱隨著中國崛起與美國經濟的衰退,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回到中國謀取更好的工作與薪水,使得華盛頓特區、舊金山以及紐約等地的唐人街或萎縮至寥寥幾個街區,或開始了由居民區向服務區的功能轉型。
姚崇英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華人社團“洪門民治黨”駐溫哥華支部主委,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由於當地政府的消極政策、較重的地稅,當地唐人街對華人的吸引力在逐漸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