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每年最高級別的經濟形勢分析和決策會議。會議不出意料地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排在明年重點任務前兩位。
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以及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
中美激烈博弈中,美國對華實施芯片斷供,讓北京意識到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的迫切性。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解讀說,上述部署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國內外形勢變化所作出的一種響應”。
此外,香港《南華早報》12月17日文章稱,中國在科學領域大步前進是其崛起的另一原因。
對中國要成為世界一流科技強國的雄心的任何質疑都應被最近發生的事件所打消。就在過去幾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并返回,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取得這一成就的國家。中國科學家還宣布實現了“量子優越性”,因為他們研制出了一種比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快數萬億倍的量子計算機。中國還模擬了恒星上的自然核聚變過程,被稱為“人造太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是中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在科技方面,這個國家取得了節節勝利。
一旦北京確定了一個對經濟發展或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的科學領域或行業,它就願意進行投資。這一承諾是在官方、經濟、學術和民間層面通過調動國家和社會資源來實現的。有才能的研究人員受到獲得晉升機會和可以建立自己的實驗室的激勵。政府采取減稅、直接補貼和其他正式合作的方式鼓勵私營公司、企業家和其他投資者。
中國的崛起不僅與貿易和地緣政治有關,同樣和科技有關。對於這一點,北京再清楚不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