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這87家日本企業難以代表在華日企的主流認知。在中國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階段勝利後,日本豐田公司加大了對中國的投資力度,4月2日豐田與比亞迪各出資50%的純電動車研發公司正式成立,並研發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電動車。廣汽集團在2019年報中披露,廣汽豐田新投資項目——廣汽豐田新能源車擴產項目計劃投資金額113.3億日元,預計投產時間為2022年。此外,鬆下、本田等日本企業也都曾表示,疫情後將加大中國事業的發展力度。根據中國日本商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經濟和日企白皮書》顯示,在華日企共有23094家,在所有國家和地區排名中位居首位。因此,不論是從日本企業對華發展前景信心,還是與龐大的在華日企數量相比,這87家準備撤離中國的日本企業都難以代表在華日企的主流趨勢。
由此可見,並不是說有日本政府的出資,大部分日本企業就願意撤離中國。實際情況可能恰恰相反,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13日就曾以《離開中國?不,謝謝,一些日本公司對東京的現金獎說不》為題報道稱,日本政府向公司提供補貼,以促使它們離開中國,進而實現所謂供應鏈多樣化,但這種做法不大可能促成大批人員回流日本或前往東南亞國家。報道稱,受訪的5家日本公司全都表示,它們打算繼續在中國生產,理由是,中國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把大部分業務遷至別處不僅代價高昂,而且會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尤其是在當前局勢下。
因此,在如何看待少數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問題上,需要區分背後的兩種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