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發展戰略的重大轉變
http://www.crntt.hk   2020-06-23 07:57:40
 
  四是以“互聯網+”數字經濟為契機,促進存量優化和增量創新相結合的產業結構調整。“互聯網+”數字經濟的本質在於互聯網與國民經濟中各產業部門的嵌套、融合,重塑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生態。一方面,用數字經濟改造傳統產業,延長產業生命周期,優化經濟存量;另一方面,基於數字經濟發展物聯網、雲計算、社會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創新經濟增量,從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譬如,自2015年以來,中國先後共有近100個城市設立了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試驗區利用“互聯網+”搭建了線上“單一窗口”和線下“綜合園區”平台,不僅使政府部門間可以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而且也有利於匯聚物流、金融等配套設施和服務,進而為跨境電子商務打造完整產業鏈和生態圈。跨境電子商務為推動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提供了技術基礎,極大地拓寬了本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途徑。

  五是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紐帶,塑造以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為關鍵技術譜系的國際生產體系。在全球產業鏈出現一定程度鬆動的情況下,“一帶一路”建設將面臨新的任務和重要合作機遇,不僅要繼續深化國際產能合作,而且更要在此基礎上將其與國內價值鏈相互銜接,在沿線國家積極引入國內價值鏈上本土龍頭企業的品牌和標準,塑造以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為主的國際生產體系。在經濟全球化橫向分工的區域化集聚趨勢中,中國應以更加開放的理念和態度,基於“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布局這種“以我為主”的區域產業鏈體系。譬如,在當前疫情仍然嚴峻的形勢下,可以把抗擊疫情與新基建相結合,為沿線國家提供抗疫經驗、必要的醫療服務和物資,在網絡信息技術和醫療健康等基礎設施領域提供援助和加強合作,這是應對中國主導的全球產業鏈鬆動的具體辦法之一。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新格局的政策取向

  文章提出,第一,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中國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國內市場的高質量供給。具體來說,可以以產業創新為主要抓手,積極探索和試點科研成果按照市場規律實現高效率產業化的制度安排。同時,發揮中國所有制經濟協同優勢,使較多分布於產業鏈上游的國有企業和較多分布於產業鏈下游的民營企業,在動態競爭中形成高度互補、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關係。

  第二,要繼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改善國內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進而擴大內需規模和優化內需結構。提高居民收入和富民水平是高質量發展的起點和終點,也是重點和難點,需要從生產性努力和分配性努力兩個方面共同發力。尤其是在當前疫情所產生的巨大衝擊下,可以採取多種優惠組合政策,分步驟分階段地補貼廣大工薪階層,提振國內消費能力。

  第三,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實施基於內需的經濟全球化戰略。現在國際上保護主義思潮上升,但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是發展國內價值鏈的根本驅動力,但不能將其與“閉關鎖國”畫等號,相反,要以更加開放的理念來促進國內經濟循環。建議加快塑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打造開放、宜居的全球性城市,來吸引全球跨國企業、虹吸全球高級人才、技術和資本為中國發展創新經濟服務。

  最後,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中國制度創新中的容錯糾錯機制。中國仍處在經濟轉軌時期,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新格局需要多方面的制度協調和創新,健全完善的容錯糾錯機制是鼓足幹勁、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而且,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門類齊全、體系完整、規模龐大的產業體系,也都意味著中國對於新的制度或政策擁有更大的進退餘地。可以說,健全完善的容錯糾錯機制是中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的題中之義。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