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海上獵手”無人艦。 |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4月21日,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道稱,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的一項內部評估報告要求美國海軍削減兩艘航空母艦,即航母打擊群由目前的11支減少為9支,維持現有驅逐艦和巡洋艦等大型水面戰鬥艦隊的數量,增加數十艘無人水面艦艇。
調整之後,美國海軍海上兵力中的大型水面艦艇數量將保持在80-90艘之間,小型水面艦艇數量將保持在55-70艘之間。這一結論與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近來的主張基本一致,即不再強調以航母作為兵力投射的核心,而將重點放在無人技術上,進一步加大無人作戰系統在海軍兵力結構中的比例。
實際上,美國海軍近年來已經展開了兵力結構調整,核心正是提高無人艦艇的比重。在美國海軍提出的未來30年艦船建造計劃中,目標是實現分布式海上作戰。而發展大、中型無人水面艦艇則是實現這一規劃的關鍵。美國海軍在2020財年預算文件中表示,“海軍需要在傳統兵力結構上有所取舍,以加快面向未來作戰需求的新軍事能力投入。海軍正在研發和部署基於無人系統、定向能、人工智能、高超音速及其他先進武器的新型能力。”
按照計劃,美國海軍將在未來5年累計投入27億美元,打造一支由10艘大型無人水面艦艇組成的無人水面艦隊,用於獨立作戰或與有人水面艦艇部隊協同作戰。採用無人水面艦艇後,美國海軍兵力結構將從以傳統大型有人主力艦艇為主的力量集中型,向以大中型無人水面艦艇為主的分布式節點型轉變。在這種兵力結構中,驅逐艦主要擔負指揮控制任務,大型無人水面艦艇主要擔負火力打擊任務,中型無人水面艦艇主要擔負偵察監視任務。
對於無人艦艇數量增加的進度規劃,美國國會研究處於今年5月向國會提交的一份咨詢報告中提出,美國海軍在2020年後將主要研發採購三種無人海上裝備:一是大型無人水面艦艇。其艦長在60-90米之間,排水量約2000噸,配備有反潛、反艦、對陸攻擊任務模塊,可長期部署,至2024年將每年採購兩艘;二是中型無人水面艦艇。其艦長在12-50米之間,主要配備情報、監視、偵察與電子戰系統,至2023年將採購兩艘;三是超大型水下無人潛航器。其直徑大於2.1米,無法由潛艇攜帶,主要從港口部署,至2024年將採購9艘。
美國海軍今年啟動了“大型無人水面艇”(LUSV)項目的研發。該項目主要採用目前已經成熟的技術和模塊化設計,在搭載基本功能模塊的基礎上,可根據任務需要配備其他模塊化載荷,從而具備執行多種作戰任務的能力。儘管其具備較強的自主能力,但並非完全無人化,保留了通過少量人員上艦操作,實現半自主作戰部署,或者是由操作人員遠程控制運行的操控選項。
在超大型無人潛航器方面,美國海軍展開了“虎鯨”(Orca)項目的研究。該項目主要是研發一種總長度為25.91米,航程可達6500海里,配備模塊化載荷艙的無人潛航器。其能夠航行到數百英里之外的海域執行布雷任務,還可偵察敵方艦隊與海岸線。
2018年3月,美國海軍完成了《海軍部無人系統戰略路線圖》的制訂,為將無人系統納入海軍作戰的各個方面提供指南。這份路線圖指出,海軍部將把無人系統能力集成到全域作戰力量中,以推動海軍人機協同作戰編隊的發展。按照美國海軍設想,由無人作戰系統組成的無人艦隊將主要協助海軍完成高度危險的作戰任務,特別是通過與“宙斯盾”作戰系統以及其他傳感器相結合,提升有人系統與無人系統的協同作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