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據新華社報道,草長鶯飛的季節,長三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的施工現場,建設者們幹得熱火朝天。
修城際鐵路、建產業集群、補社會短板……35.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股“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的春潮激蕩。
按照中央出台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三省一市正在抓緊施工,通過更緊密的協同、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更高質量的發展,釋放一體化紅利,努力讓經濟“引擎”全速運轉。
以增量帶存量 長三角“底盤”穩固
7天連續修訂4版應急方案,加強疫情全方位防控……位於江蘇蘇州的盛虹控股集團,通過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2月底恢復產能,一季度外貿銷量正增長。
隨著疫情全球蔓延,海外需求下滑明顯。直面挑戰,盛虹內外兼修,一邊開辟國內市場,一邊依托去年獲批的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調整產品結構。“對迪卡儂、優衣庫等很多大品牌而言,中國仍是最具活力的市場。我們積極發展內銷客戶,目前整體產銷比較平衡。”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說。
化被動為主動,用自身發展的確定性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作為佔中國經濟總量20%左右的區域,長三角“底盤”穩固:
——上海新興產業“韌性”十足。今年一季度上海地區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7%,但一些代表發展新方向的行業復甦較快。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同比增長15.3%,新能源汽車產值增長5.7%。“從供給側看,上海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業方面擁有較多的項目儲備,發展潛力大、後勁足。”上海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