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中國僑網據《歐洲時報》編譯報道,經歷了數十天的封鎖後,一大波歐洲國家陸續迎來“解封”。
5月2日,西班牙各地民衆湧出門外,散步、跑步、騎車,甚至到海上衝浪。這是西班牙分年齡段錯峰“遛彎兒”的第一天。巴塞羅那最受自行車愛好者歡迎的阿伊圭斯大道一大早就湧入3000人。
在馬德裡烏塞拉區的唐人街,幾家食品店和中國超市已經恢復營業,為之前冷清的市中心帶來了新的生機。除了按照西班牙政府的規定為顧客提供免洗消毒液和一次性手套外,華商們還采取了一些額外防疫措施,比如進門前對顧客進行體溫檢測,要求員工穿戴全套防護服和口罩、手套,最多允許6名顧客同時進入等。
當地華商表示,他們采取這樣的謹慎措施,是因為“把公共衛生安全放在了營業利益之前。”疫情來襲時,首當其衝的便是華商的店鋪,但他們并未氣餒。華商表示,“過去6周過得很艱難,但我們很堅強,我們會恢復的。”
5月4日,旅意華人半夏起了個大早,時隔近兩個月第一次喝到了咖啡店的現煮咖啡,忍不住在門口拍照留念。這一天,意大利的餐廳、咖啡店再次開門營業,但只允許外賣和外帶,不能堂食。民衆也不再受“離家200米”的活動範圍限制,可以出門探望親戚、去公園裡散步。“看到商店都在准備開工,城市人又開始多起來,有點感動。”半夏說。
意大利華商主要經營餐飲旅游和服裝紡織行業。疫情期間,半夏住處周邊只有兩家中餐廳提供外賣服務。解封後,她盼著有更多中餐廳重新營業,讓她的日常飲食能有更多選擇。目前,她經常點餐的一家中餐廳采取了“無接觸式”配送方法,將餐放在樓下,用微信通知她下樓取餐,再通過微信支付餐款。老板說,這樣是為了同時保障員工和顧客的安全。
在防疫“模範小鎮”普拉托,主營紡織業的華商對5月4日復工持謹慎態度,但贊同部分恢復運營,比如對紡織材料和設備進行維護。“秋冬季的訂單可能會陸續到來,這對企業恢復生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受疫情影響,華商面臨嚴峻形勢,但我們仍然要保持樂觀。”歐洲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成員Lorenzo Wang說。
奧地利是較早開始實施社會隔離措施的歐洲國家之一,也是率先“解封”的一批。5月1日開始,奧地利人不再受“居家令”限制,可以自由出門。“憋壞了”的奧地利人“解封”第一天就大量出門郊游、購物,在冰淇淋店前排起長隊。
從事文職工作的旅奧華人培妮目前仍處於居家辦公階段,預計5月中旬開始回辦公室上班。到那時,咖啡館和餐廳也將恢復營業,但平日很喜歡在外就餐的她卻不打算光顧。“作為消費者,我不會主動去餐廳吃飯,會考慮外帶或者訂餐服務。但是如果朋友邀約還是會考慮下,或者勸說朋友盡量避免聚集吧。”
復工後,此前一直坐地鐵上班的培妮打算改為騎車出行。“我發現根本無法做到在密閉空間裡與人保持距離,雖然都戴口罩,但是還是不太安全。所以我盡量選擇自行車出行,避免公共交通,也是為了身邊其他同事們的安全。”
而在從來沒有真正“封鎖”過的瑞典,阻止華人倪東復工的并不是政府的限制措施,而是疫情帶來的大環境劇變。從事旅游業的他對行業的恢復前景“很悲觀”,於是采取了另一種復工方式——轉型。
他表示,“我在瑞典其實沒有什麼生存上的擔憂,即便失業也能拿到以前收入的80%。沒事兒幹才是最大的問題。”於是,他開始嘗試轉型做直播購物,“主要做一些北歐的保健品。”
在他看來,這種“綫下轉綫上”的復工方式不僅在華人群體中,也將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所有人因為這場疫情,有條件、有能力往綫上轉的,肯定都會往綫上轉。”
德國勞工部長休伯特斯·海爾近日表態:“疫情讓人們看到,在家也可以完成很多工作。”
也有一些員工更願意回到辦公室。一位德國華人博主稱:“我一點兒也不喜歡home office(在家辦公)。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開車半小時去辦公室上班。坐在辦公室裡的時候,仿佛工作起來更帶勁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