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基於朝貢體制的外交關系讓各國互惠互利是其中的關鍵因素,而在這些國家間形成的等級的最上層是中國。在這種模式中中國被視為出類拔萃的文明,也體會到了一種更為強大的“文化優越感”,認為儒家價值觀是各國都應踐行從而變成更好的國家的價值觀。如果我們回顧這個歷史階段就會發現,中國越強大,地區就越和平與穩定。
然而,隨著西方列強的到來,尤其是鴉片戰爭的爆發,這個體系土崩瓦解。中國從中心地位上跌落,日本崛起,而地區各國逐漸采用了西方那套國家平等的模式,將此前的朝貢體制留在了過去。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處於一個羸弱狀態,而根據康的解釋,這也導致地區更加不穩定,戰爭頻繁爆發。
如果所謂的朝貢體制已經完全消失,現在我們又何必舊事重提呢?因為如果過去的系統趨勢會重演——比如伯羅奔尼撒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那麼歷史模式也有可能卷土重來。曾經強大的中國為東亞各國帶來了更多和平,那麼如今這一傳統是否有可能促使中國的鄰國拒絕加入美國可能推動的緊張局勢升級之中,從而維持地區穩定?
大國衝突外有更多選擇
歷史既沒有一成不變的道路,也沒有完全可靠的預測。但如康燦雄所說,想要了解東亞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從而能够看到中國的崛起并不一定必然會造成衝突,至少與亞洲鄰國間是這樣。
這種崛起可能是和平的,重複歷史的回聲。在這其中,一個更強大的中國意味著一個更加穩定的地區。了解這一點可以使我們以更加情境化的方式解釋中日關系的某種回暖,或者解釋中國與東盟之間舉行的聯合軍演。
認為唯一可能的選擇就是衝突并不是一種普通的學術觀點,而是一種危險的世界觀,可能會在民衆和統治者頭腦中埋下危險的種子。東亞的過去是和平的,這并不意味著未來也必然會是這樣,但這段歷史確實向我們展示了大國之間除了激烈的衝突外還有更多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