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攜手走向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http://www.crntt.hk   2022-10-29 00:12:54
國家統一是兩岸同構中國命運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中評社╱題:“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攜手走向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作者:李海燕(廣州),廣州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教育學院教授

  【摘要】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有能力應對一切變故而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在當今國際風雲激蕩的大變局下,中國的和平崛起改變了霸權主義橫行的世界格局。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關口,台灣民衆衹有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實現國家統一,與大陸人民攜手共進才可保有長治久安,走向國強民富的更好未來。

  一、前言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戰以來開始對中國的全面打壓,新冠疫情、俄烏衝突、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等衝擊二戰以來的國際秩序,也考驗著各國的經濟發展及政府的治理能力。世界不確定性加劇,更被民粹主義政客利用,不斷挑撥仇恨、極化政治、割裂社會,使得危機迭起,帶來各國及人類社會何去何從的新挑戰。其中,美國西方加大了對台灣作爲遏制中國大陸發展的棋子利用,民進黨當局為政黨利益和少數政客私利而積極勾連美國等外國勢力不斷加大軍購,主動緊跟美國腳步蹭熱度挑戰“台獨”紅綫,使得台海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

  “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這是中國對亞太及世界和平提出的解決之道。2020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說:“現在國際上保護主義思潮上升,但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①”此後,他又多次在國際國內重要場合提出這一概念。2021年10月9日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鄭重宣示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與堅定意志;強調兩岸同胞都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②。

  針對倚美謀獨的民進黨當局主動勾連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不顧中國大陸抗議而於8月2日強行高調訪台,大陸不得不做出嚴正抗議和反制措施,除了宣布環台軍演、公布新一批台獨分子名單警示台獨勢力之外,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10日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明示國家統一對台灣發展的未來安排,希望廣大台灣同胞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認真思考台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深明大義、奉義而行,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正義事業中來,攜手做出最有利於家族存續、民生幸福、國族發展的選擇。

  二、如何理解“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一)從時空變遷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歷史正確一邊

  人類歷史長河源遠流長,經過不斷揚棄而發展至今,四大古代文明僅存中華文明綿延至今,在漫漫時光中,什麼被發揚?什麼被放棄?《禮運大同篇》提倡“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中華文明的大同,就是世界和平的藍圖。孫中山先生極力提倡“天下為公”,大同乃是你我一樣,沒有彼此、人我、是非之分別,人人自由,人人平等。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無法真正促進民主和自由,少數權貴堅持強者為王敗者寇的叢林法則,在國內無法解決貧富分化的內在矛盾,在國外不斷挑起戰爭搶奪資源和市場,是既踐踏他國主權、戕害他國人民生命和迫使難民流離失所,又犧牲本國人民生命、造成家破人亡的反人類行為,一戰、二戰就是現實的悲劇。戰後許多西方國家開始應用凱恩斯主義和關注民生的社會主義進行社會改良、實施福利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明確以人民民主為社會政治基礎,在國際社會上反對霸權,推動合作共贏,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民主、平等的和諧社會發展,促進世界文明互鑒、各美其美,表明了“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歷史正確之人類共識。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政黨、哪個組織或哪個個人,面對紛繁複雜的歷史迷霧和各種維護自身利益的歷史主張和觀點,清醒地認識歷史真相,把握歷史發展規律,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衆期待,就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二)從世界未來看,促進人類的永續和平與發展就是歷史正確一邊

  縱觀歷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外在條件。國際風雲變幻,人類社會總是充滿著矛盾與利益差異,由於資源有限,衝突和戰爭這種動物世界解決爭鬥的方式都會帶來生靈的塗炭和財富資源的消耗,協商與和平才會帶來社會的安定和文明的進步,有利於人類的生存與文明的發展,成為人人自由平等、物質和精神豐富的大同世界。過去500多年來,無論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還是霸權主義,都帶來對立與分裂,製造動蕩與衝突,一戰、二戰使得人類社會付出了沉重代價。面對當今美國霸權等主導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為了本國或本利益集團或政客等少數人利益而撕開了所謂民主、自由的面紗,露出了不顧國際規則打壓他國、挑起地緣衝突、收割世界財富而逆全球化的本質。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已經獲得聯合國和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認同。以人類進步為目標,為實現世界永續和平與發展,積極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是人類的歷史責任、現實追求、未來期許,是人類美好未來的保障,就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三)從文化的視角看,以和而不同的中華文化促進多元文化理解包容,是消解世界紛亂、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正確一邊 

  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冷戰後,人們之間的主要差別不再是不同的意識形態之間的差別,而是不同的文明之間的差別,國際衝突主要表現為不同的文明之間的衝突。該理論被認為預言了9.11事件而進一步受到人們重視。隨著近年來各種衝突不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的《2030年教育行動框架》(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③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④,2020年的《學會融入世界:為了未來生存的教育》(Learning to become with the world: Education for future survival)和2021年的《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 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⑤都強調推動增進多元文化理解,面向未來生態文明、促進人類與環境命運共同體的全面教育改革。

  透視各種文明特徵,可以發現以單一神教為基礎的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等具有強烈的排他性,西方宗教改革就是擴展了信仰上帝的多種途徑,確立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世俗社會建設的人類責任的人文精神。現實發現,單一神教信仰國家或團體往往易被政客以死後上天堂的聖戰為名導向民粹主義或為排除異端而挑起衝突與戰爭,這才是不同文明之間衝突的內在根源,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呼籲促進多元文化理解和包容與合作以減少文化和國家的矛盾與衝突的原因。

  以儒釋道整合共存的中華文明最為開放包容,沒有宗教排他性。道家強調探尋和尊重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人合一,提倡各盡所能、可以修道成仙、為萬民榜樣,如關公、葛洪、八仙、媽祖、三山國王等。儒家認為任何人都須生活在家國等世俗組織形態之中,強調積極入世、經世致用,過好有意義的一生,提倡忠義的家國文化、慎終追遠的宗祠文化、祭祀文化和重視親情孝義的家庭文化等。在面對外來文化方面,則以西天取經和禪宗本土化發展為代表,成為中國人兼容并包探索生命意義的一種路徑,促進了佛教從精英走向大衆的傳播。在中國外發內生地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無論大陸民衆還是台港澳同胞或是海外僑胞,都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對東方傳統文明迷茫過,但最終卻都依然保留了融入了儒釋道精神的中國式生活方式。兼容并包的中國文化也使中國人通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在對衆多歐美國家治理制度學習嘗試後,最終將西方的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確定了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堅定開放包容的中國文化,對其進行現代闡釋、揚棄發展,通過文化自信去打開不同文化之門,促進多元文化包容與合作,求大同存小異,共創生態文明,以有效保障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就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四)從國家存廢看,國家統一是中國持續文明富強的歷史正確一邊

  國家統一是中國存續的基礎。歷史證明,任何國家在分裂和爭鬥的時間裡,內亂和內耗必然導致國力衰敗、民不聊生,無法抵抗外敵的侵擾甚至國破家亡,人民流離失所成為被人奴役的亡國奴或難民,而在統一的時代,則能休養生息、社會穩定,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極大豐富,文明進步,富民強國。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從炎黃到秦漢,奠定了統一國家的基礎,形成了幅員遼闊的東方文明大國,大部分時間都是大一統的國家狀態,有統一的國家制度,有統一的文字和文化,有統一的國內市場,有統一的資源整合,多民族共存形成了統一的中華民族,更使得中國有能力抵禦任何世事動蕩和外族入侵而始終屹立於世界文明之巔且能繼續前行,并能自信開放、兼容并包不斷發展壯大,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而影響世界。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言,統一是民富國強的保障,“統一之時就是治,不統一之時就是亂”,“能够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⑥,從共同利益看,每個人的家與國及天下是一體的。對所有中國人而言,為己、為家、為族、為國,支持國家統一,就有家國和平,就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五)從國家發展目的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正確一邊

  回應和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國家長治久安和國族綿延的保障。保障人民權益、提高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是所有執政黨和政府的執政合法性的基礎,是超越黨派利益的政治正確。中國歷史發展證實,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衹有以人民為本才能獲得人民的支持,國家才能穩定發展。中國共產黨在人民戰爭中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而取得勝利,在包括台灣地區和海外僑胞代表參與的、多黨合作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中確定了新中國的名稱和國體與政體,即在孫中山先生領導成立的中華民國(the Republic of China)的名稱中明確保留了“共和”,加入了“人民”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完成了人民選擇的國家政權的合法性繼承。長久以來中國對“人民”的理解是歷史的、現在的、未來的,正如《尚書》所言“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執政者既要對得起死去的先祖,又要關注活在現實中的民衆,還要為後代的未來謀劃,愛護人民,以民為本,國家才能平安穩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把為人民服務作為黨和國家的主要責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中華民族延續千年的歷史正確的一邊。 

  (六)從現代化路徑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獨立自主地走向民族偉大復興未來的歷史正確一邊

  中國的現代化就是在西方強權擴張的刺激下外發內生開始的。歐洲經過航海時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產業革命走向資本主義擴張發展道路,中國卻在鄭和下西洋和平展現上國之仁後,明清時期因主政者無視世界變化而進入全面的閉關鎖國,逐漸失去發展優勢。在西方資本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掠奪世界財富與資源的衝擊下,從澳門到香港,再到台灣、廣州灣,中國從封閉的天朝上國陷入喪權辱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慘境地,腐敗、專制的滿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署了不平等條約,列強迫使中國割地賠款、打開國門成為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屈辱之路。正如晚清名臣李鴻章所言:“夷自海來,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也,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也”。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中,中國陷入被動挨打的窘境,不得不睜眼看世界,許多有識之士開始洋為中用,積極探索救國圖強之道,從林則徐到康有為、梁啓超再到孫中山,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辛亥革命,從器物層面的師夷之長技到生產力變革,再到制度變革與思想變革及生產關係變革,孫中山先生指出“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於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鯨吞蠶食”的現實,決心“拯斯民於水火,扶大廈之將傾”,并在考察世界各國政體之後,提出“中國最緊要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成功,與完全國家獨立的獲得”的革命目標,而各國所謂民主政體是各不相同、各有問題,“英是不能學的,美是不必學的”,并不適合中國,提出“發揚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於諸民族並驅於世界” ⑦,從三民(民族、 民權和民生)主義到新三民(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主義,以期博采衆家之長打破家國專制的皇權更替模式,建立中國特色的現代民主共和國家。

  歷史證明,此後接受西方資本主義的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無法帶領中國擺脫列強掠奪,也無法消除國內割據,更未實現人民安寧幸福的共和社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始探索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國如何獨立自主實現現代化的適合路徑,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和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等國家治理制度,逐漸完善法制和監察制度,雖然過程中有波折和教訓,但通過不斷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探索出中國特色的民主共和政治體制與選賢與能的制度體系,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奮鬥精神,沒有走西方大國掠奪侵略的崛起道路,而是砥礪前行,使中國再次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障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為世界的減貧事業和和平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工業社會以來中國立足中華傳統文明、獨立自主地走向民族偉大復興未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目標的歷史正確一邊。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