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承辦方) |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據文匯網報道,在近代美術史上,1922年創辦的蘇州美專匯聚和培養了大量藝術家,為20世紀中國美術人才的教育和美術啓蒙、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在這股中堅力量中,丁光燮是一位不可忽視的藝術家。這位藝術先驅全身心地投入中國早期美術教育事業,編纂教材、帶教弟子,并不懈地探索著油畫的民族化道路。然而,由於存世作品稀少以及相關文獻記載的缺失,有關他的許多事情鮮為人知。
基於此,昨天在上海中心大廈寶庫文化中心揭幕的 “滄浪之光:丁光燮作品回顧展”被看作美術史的一次“打撈”。展覽展出的丁光燮家人精心收藏的近30幅作品,大多是第一次與世人見面。它們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沉澱重見天日,顯得彌足珍貴,對完善中國油畫史具有重要意義。
“美術史上有大量被遺忘的角落,我們有責任用記憶的光亮去照亮這些角落。” 文藝評論家毛時安如是說,他擔任本次展覽的學術指導,并為展覽取名“滄浪之光”,因為丁光燮常年執教的蘇州美專緊靠著江南園林的精華之作滄浪亭。它和當年的上海美專、北平美專、杭州美專一起,為中國油畫的啓航培養了一批傑出的藝術家。從滄浪亭起步的油畫家有董希文、李宗津、俞雲階、周正、閔希文、羅爾純……也聚集了一批把歐洲油畫引進現代中國,積極從事油畫創作、從事油畫教育的美術先驅者。他們聚集在顔文樑的周圍,光大著顔先生直接從巴黎帶回來的歐洲古典主義寫實抒情的畫風。
丁光燮是顔先生的忠實同行者。作為美術教育家,他追隨顔先生全身心地投入美專的教學工作,編寫教材,帶教弟子。同時,作為油畫家,他和顔文樑、朱士傑一起在蘇州、南京、上海多次舉辦油畫展,被譽為“蘇州美專三城”,開創了蘇州美專畫派。1939年,丁光燮多次在上海南京路上四大公司之一的新新公司舉辦個人油畫展,出版了《丁光燮風景畫展特輯》。一時間,成為滬上收藏家們熱烈追捧的藝術家。<nextpage>
“說到蘇州美專,多數人只知道顔文樑、胡粹中、朱士傑三位創始人,還取他們三個人的姓氏諧音并稱為“眼烏珠”,其實團隊里還有黃覺寺、丁光燮等一批中堅力量,但是長久以來少為人知。“在油畫史專家、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李超看來,此番對於丁光燮的“再發現”,具有雙重重要意義:一是喚起學界對於整個20世紀中國風景油畫學術史的整理和研究;二是給了人們重新打量上海“孤島時期”美術的機會。
從現場展出的畫作可以看出,丁光燮的繪畫風格深受法國巴比鬆畫派的影響,是浪漫主義與寫實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畫面中透漏出風越過林間的優美姿態,并有些許印象派的影子,仿佛滄浪亭的一泓春水。“他將西方畫法加入自己的理解盡可能本土化,堅持傳達中國江南風景的獨特景致,甚至仍能看到些許青澀的學習模仿的成分,但這過程也是中國油畫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毛時安認為,丁光燮在美術創作上的貢獻在於他用歐洲巴比鬆畫派的風格來描繪江南風光,讓西洋畫有了江南化的可能。他的作品滿足了人們對家國鄉土的眷戀情懷,給人以精神慰藉,其社會意義類似於二戰時期的馬蒂斯。
“爺爺去世較早,是在外地突然過世的,當時我父親的年紀還輕,一直沒條件對爺爺的遺物進行整理。直到21世紀初我們搬家時,才清理出來一批爺爺的作品,包括他收藏的顔文樑作品。不過,當時我父親剛退休,我剛工作,也沒想好該怎麼樣向社會發布,所以一拖再拖。”丁光燮之孫丁祖昱透露,他去參觀顔文樑紀念館,該館負責人向他詳細介紹了蘇州美專的往事,才萌發了辦這次展覽的念頭。“希望以這個展覽來系統地梳理爺爺的繪畫歷程和創作成果,也由此回溯油畫的西風東漸及在中國本土化的歷程。”
新晉界畫廊創始人米雪擔綱策展人,她期望通過這樣有學術沉澱的展覽策劃,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美術史的回顧當中。
本次展覽由上海朵雲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寶庫文化協辦,上海新晉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將持續至11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