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再拒排除華為,德國對美關係有何變化
http://www.crntt.hk   2020-10-04 00:10:36
  中評社北京10月4日電/網評:再次拒絕排除華為,德國對美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

  來源:中國網   作者:馮小桐

  近兩年來,德國在“北溪二號”項目建設以及5G網絡建設等問題上拒絕跟隨美國步伐。有輿論分析,德國是否開始與美國“離心離德”?德國是否在向中國靠攏?

  德美關係客觀基礎

  從歷史上看,德國從獲得政治主權到完成國家現代化,都離不開美國參與。而美國在參與過程中,也獲得了對德國生產要素的部分占有。因此,德國主權相對於美國不具有正外部性,德國與美國發生根本矛盾既挑戰合法性也缺少客觀條件。

  第一,聯邦德國的主權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的談判結果。可以說,當今德國主權合法性部分來自與美國的交易、妥協和談判。從源頭上,聯邦德國政府成立源於美國、英國和法國批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冷戰格局逐漸形成,德國西占區議會委員在1948年完成制定《基本法》和“法蘭克福文件”,為西占區建立三權分立的聯邦制資本主義國家奠定了框架。1949年8月,德國西占區舉行第一屆聯邦議院選舉,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正式成立。1990年東西德重新統一時,聯邦德國通過向美國承諾“留在北約和西方陣營”,保留美國在德駐軍等一系列政治交換,換取美國對德國統一的支持。因此,德美關係基本框架在上世紀4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就已經“鎖定”。

  第二,聯邦德國的資本原始積累由美國幫助完成。任何一個國家要完成工業化和現代化,必然需要經歷資本原始積累過程。這是社會發展客觀規律,不以任何人或任何意識形態為轉移。人類歷史上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方式有且僅有三種方式:掠奪、自力更生、外部投資。因冷戰需要和國內產業結構變化,美國在籌劃建立聯邦德國政府的同時通過了“馬歇爾計劃”、幣制改革和《工商業經濟投資補助法》等大量對西德投資計劃,並幫助西德迅速實現再工業化,完成資本原始積累。這一過程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十分漫長且充滿艱辛(包括他們的東德同胞),但是聯邦德國卻在美國的直接幫助下順利渡過。更重要的是,當美國資本大量注入聯邦德國時也把控了德國諸多資產、資源、技術等生產要素。換言之,這些生產要素或許“在德國”,但未必是“德國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