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深化中小銀行改革、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舉措,重點討論了中小銀行的公司治理、風險防範和資本補充等事項。
人民日報發表記者歐陽潔評論文章分析,一段時間以來,中小銀行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行業風險怎麼看?未來道路怎麼走?需要我們正確認識。
文章表示,中國的中小銀行包括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村鎮銀行等。這些中小銀行單個體量不大,經營各有特色,扎根服務於地方經濟,已經發展成為踐行普惠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重要力量。當下中小銀行風險有所抬頭,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銀行業的反映。應當看到,個別中小銀行遭遇風險,不能看不到行業總體穩健經營的態勢。以城商行為例,銀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城商行不良貸款率為2.5%,處於較低水平,風險收斂可控,同時為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各家銀行計提了充足的撥備,撥備覆蓋率約為150%。
在風險呈現收斂態勢的同時,也要清醒正視中小銀行所處的市場環境正在發生變化,以及銀行自身積累的一些問題。與大中型商業銀行相比,中小銀行公司治理機制尚不健全,風險控制能力、科技實力有待提升,業務模式和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然而,在過去一段時間,一些中小銀行一度沉迷於“規模至上”,借助房地產項目等,大力發展同業投資和理財業務,做大資產規模,但風險管理能力卻未能齊頭並進。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整體監管環境趨嚴,同業業務剛性兌付打破,行業風險開始浮出水面,中小銀行明確定位、轉型發展已勢在必行。
文章認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在於找准自身市場定位。經歷市場波動的洗禮,依然穩健經營的還是那些扎根地方經濟、專注服務本地客戶的中小銀行。它們擺脫跟風、抵住誘惑,堅持勤勉服務小微企業,規避了市場起伏跌宕帶來的風險。未來中小銀行仍須堅守地方經濟,專注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立足自身特色,實現差異化競爭,走出有自己特色的經營道路。
轉型發展還得強健體魄。只有完善公司治理,解決股東關聯交易或內部人控制等問題,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改進內部管理模式,中小銀行才能有效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和行業轉型大勢。眼下金融科技浪潮席捲而來,中小銀行也應順應趨勢、踏浪前行,給傳統業務插上科技翅膀,增強業務的精細化和專業化水平。
市場各方也要營造良好的環境,為中小銀行轉型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目前,上市中小銀行較少,外源融資能力受限,發行資本債補充資本的工具有限,相關部門應當創新發展更多適合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工具,降低資本補充門檻。面對數以千計的各類中小銀行,監管部門應考慮設計多樣化、差異化的監管手段和指標,進行差異化監管,更好引導中小銀行在差異化發展道路上健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