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今年以來,在國內外困難和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彰顯中國經濟治理的水平和成效。從國內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民生福祉不斷改善,既實現了“穩”,又取得了“進”;從國際看,中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保持領跑地位。
經濟參考報發表記者孫韶華評論文章表示,這樣的成績得益於今年以來,在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作為宏觀調控重要一翼的財政政策功不可沒,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是積極財政加力增效的主要發力點,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位列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首位。這是審時度勢下逆周期調節發力的治理智慧,也是用“政府過緊日子”換“企業過好日子”的改革決心。
文章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減稅降費一直是稅收改革的主旋律與主基調,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降成本,再到逆周期調節下史無前例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思路一脈相承,力度、深度、廣度層層遞進:今年預計為企業和個人減輕稅費負擔超2萬億元,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12個稅種,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19個費種……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惠及範圍之廣前所未有,優惠方式之多前所未有。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7834億元,其中,製造業新增減稅占總額的31.36%,稅負同比下降1.08個百分點,直接減輕了企業負擔、增厚了企業利潤,是對企業真金白銀的支持,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實招、硬招。
文章分析,減稅降費利在當下,更計在長遠。從經濟層面看,是助力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前三季度,45%的製造業納稅人將減稅降費紅利用於增加研發投入,進而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從社會層面看,是為人民群眾派發的民生禮包。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降低社保費率等系列減稅降費舉措在更深更廣層面上促進了就業的擴大,保障了就業的穩定。前三季度,個人所得稅兩步改革叠加新增減稅4426億元,累計人均減稅1764元,個稅改革充實了百姓錢包。
從國家治理層面看,財政已被賦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的新使命地位。稅收治理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輪減稅降費,無論是增值稅、還是個稅,都與財稅體制改革密切關聯。財稅體制改革不是解一時之弊,而是著眼長遠機制的系統性重構。如此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其方案設計、部署落實、層層推進,與國家社會關係、政府市場關係的深度調整密切相關,與國家治理能力與國際競爭能力建設密切相關。
近期,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46位進一步躍升至第31位,其中納稅指標排名在前兩年提升的基礎上,今年再度提升9位,實現“三連升”。世界銀行認為,納稅指標排名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出台了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是中國稅務部門在落實減稅降費、持續推進納稅便利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可以說,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正是中國之治在財稅領域的一場偉大實踐,其理論和實踐層面的創新,也將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文章最後說,下一步,既要靠深化改革推動減稅降費更好落地,通過理順財權與事權的關係,釋放更多減稅降費空間,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也要進一步創新稅收治理理念,完善稅收治理體系,錘煉稅收治理能力,優化稅收治理方式。還要繼續堅定地書寫好中國減稅樣本,為世界稅收治理格局貢獻中國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