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觀察:統一進程中文化認同不可或缺
http://www.crntt.hk   2019-11-22 00:24:21
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召開。(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 張爽)第五屆中華文化論壇近日在北京大學舉辦,多位學者在會上提及文化認同對兩岸關係及香港事態的影響。與會學者普遍認為,文化認同對祖國統一的意義重大,是統一的強大粘合劑,亟需重視港台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問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陸鋼從“中華文化圈公共產品供應”的角度剖析了文化中國的認同問題,並為文化認同的困境找出了“提供文化公共產品”的解決之道。陸鋼認為,香港回歸僅僅體現在國家主權層面,文化中國的認同沒有完成。從香港的事件引申出一個問題,統一中國除了國家主權落實之外還需要文化認同。他指出,兩岸之間不僅在國家主權的代表性上分歧依舊,兩岸三地在文化中國的認同上也發生嚴重裂痕,而且這種裂痕也波及海外華人。它的危害性在於,導致中國文化凝聚力的渙散。

  對於兩岸三地在文化中國認同上的嚴重分歧,陸鋼用“公共產品理論”進行破題,其理論假設是,只要提供足夠的文化公共產品,就會給中華文化圈提供強大的內生凝聚力,也為兩岸的和平統一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在文化公共產品供應的問題上,陸鋼提出,要把統一中國的格局做大,不再局限於國家主權的一磚一瓦的爭奪,而是發揮一種使命感:動員整個中華文化圈的炎黃子孫,全力以赴地實現中國文化的現代化,繼續保持世界主要文明形態的地位,避免中國文化在激烈的競爭被解構的後果。為此,兩岸三地的各級政府要有使命感,為中華文化圈提供必需的公共產品。

  陸鋼提出,中華文化圈的公共產品提供不是政治宣傳,也不是意識形態灌輸,而是在了解海外華人的需求之後,根據他們的需求而有針對性的提供公共產品。在具體操作層面,陸鋼舉例說,可以在海外建一批中文圖書館或閱覽室,兩岸三地提供免費的書籍和刊物。鼓勵兩岸三地的青年學子使用對方的圖書館,政府提供必要的免費服務;設置人文旅遊項目,可以資助香港學生到世界各地尤其是貧窮的地方旅遊,打開眼界,增長見識,加強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筆者認為,陸鋼教授提出的超越主權爭奪,兩岸三地合力為中華文化圈提供公共產品的觀點有一定可操作性。長期以來,對主權統一的關注高於對文化認同的建設,但是文化認同關乎心靈,關乎具體個體的人格建設,與主權統一互為表里,不可或缺。中華文化公共產品的概念包容性廣,超越意識形態的灌輸,是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