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論俄烏衝突對台灣之借鏡與啟示
http://www.crntt.hk   2022-08-28 00:13:13
 
  叁、俄烏衝突對台之借鏡:勿陷烏克蘭化

  俄烏戰爭引發全球社會及台灣高度關注,儘管多數台灣民眾不認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然從民調顯示“烏克蘭情境效應”已發酵,刺激台灣民眾對兩岸政策及外交路線認知轉變,更加趨向理性與務實。對照俄烏與兩岸互動關係,確實有諸多相近性,若能從中獲致啟示及反省,或有助於台灣思考避戰風險。

  首先,兩岸衝突比俄烏呈現更加不對稱權力結構。儘管俄羅斯軍力全球名列第二,烏克蘭軍力則是第22名;烏要參與的北約組織經濟產值為俄的22倍,軍力則是四倍,美國及北約尚皆不願意直接抗俄羅斯,而是提供武器裝備及經濟制裁、金融封鎖耗損俄國力。中國軍力全球第三、經濟第二;台灣軍力排名第21名,但大陸經濟產值約為台的23倍。台灣在外無類似北約及美國出兵協防下,須單獨面對中國大陸,呈現更為不對稱權力傾斜。⑨

  其次,台灣戰略地位未必比烏克蘭重要。北約提供武器給烏,在於其扮演歐洲與俄羅斯間戰略緩衝地帶角色,因而獲得多國支持,且烏也是聯合國成員受到集體安全關注。烏是主權國家,且美亦承認之,聯合國通過決議譴責俄侵犯其領土。但台並非聯合國成員,美也無承認,在國際社會“一中體制”下台將更顯孤立。台積極參與美所主導建構印太戰略框架,扮演圍堵中國之馬前卒角色,甚至呼籲參與美日印澳四方安全論壇,但卻不得其門而入。烏尚有美及北約提供武器協助其抗俄,但台灣背後並無類似北約組織。美國雖宣稱對台承諾“堅若磐石”,充其量如同對烏給予武器及經濟制裁中國。兩岸一旦爆發戰爭,台將陷入比烏更加險境而須單獨與中作戰,且獲國際奧援不會比烏克蘭更多。⑩

  最後,中國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正在強化“武統”合理性。相較於俄羅斯軍隊不知為何而戰、士氣受挫,中國解放軍武統台灣,則涉及所謂“國家完全統一”及“民族偉大復興”。蔡英文既未宣稱具中國人認同,又公開否認“九二共識”,倡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大陸在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形塑上,遠比俄羅斯更為成功。大陸當局一再倡議“兩岸一家親”、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但台灣社會則是台獨聲浪及台灣認同皆創歷史新高,導致中華民族主義及台灣主體意識衝撞更為激烈。前副總統呂秀蓮倡議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一個中華”,則有回歸傳統民進黨不否認台灣人民同屬中華民族立場,這對緩和大陸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或有其效用。⑪

  台灣應從俄烏戰事中獲啟示,檢視對外政策及兩岸路線。烏因採取一邊倒傾向西方及美國外交政策,試圖加入北約及歐盟,自絕於斯拉夫民族主義及威脅俄國家安全,從而招致俄“先發制人”攻擊。台灣則從承認“九二共識”到否認“九二共識”,從認同中華民族到否定中國人認同,且台獨聲浪創新高,從採取“友美和中”路線,轉變至“抗中保台”、“聯美日抗中”戰略。若要避免“台灣烏克蘭化”險境,不僅應強化兩岸公民社會聯結、促進兩岸親善關係,對外路線也應調整,即從“聯美抗中”失衡戰略轉向“友美和中”均衡戰略。

  肆、俄烏衝突對台灣對外戰略之啟示

  一、美國試圖從“以烏耗俄”到“以台耗中”

  中美兩大國皆有意擺脫“修昔底德陷阱”,避免一戰。中國在追求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強調國家完全統一及民族復興。因此,台灣問題成為“重中之重”涉及國家核心利益。而美國在印太地區所建構“北約版”之印太戰略,則是將台灣視為民主成員,置於戰略前沿馬前卒角色,帶有明顯“聯台制中”、“以台制華”戰略圍堵意涵,試圖“以台耗中”如同“以烏耗俄”,阻斷中國發展機遇。

  然而,中美戰略博弈中,若陷入惡性競爭最終將消耗兩大國國力,危及全球政經秩序穩定及和平。美國若與中國爆發戰爭,大陸並非是美國以往所對付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中小型國家,而是全球經濟第二、世界軍力第三的大國。大陸當局一再承諾衹要台灣不追求任何形式台獨,並無牴觸大陸對台政策之底線與紅線,固然大陸不會宣布放棄武力統一台灣承諾,但也不會動用《反分裂國家法》採用“非和平方式”或武統台灣;而美國也宣稱不支持台獨、甚至反對台獨。在“台灣不獨”及“大陸不武”前提下,美國若真正奉行不支持台獨或反對台獨,中美若能“共管台獨”則中美爆發戰爭機率微乎其微。

  二、台灣民眾相信美防衛台比例明顯下降

  今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訪日本時,信誓旦旦承諾會以軍事介入保衛台灣抵禦中國攻擊,外界視此番政策論述等同拋棄美國多年來所秉持“戰略模糊”路線,轉折成“戰略清晰”。然而,緊接著白宮、國務院等陸續澄清美國兩岸政策並沒有改變。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5月26日發表美國對中政策演說,提到台灣議題,再度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還是堅持“一個中國”、美中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美方不支持台獨,但希望兩岸和平解決爭端。⑫美國會繼續與台灣合作,維持台灣的自衛能力,並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此時美國兩岸政策又擺盪在“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之間。

  然而,台灣民眾已越來越不相信美國會出兵防衛台灣,反而希望台灣當局建構平衡對外路線。4月26日台灣民意基金會發佈民調,民調問及“如果有一天中共(中國)出兵攻打台灣,您相不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結果發現,有8.5%的人非常相信,27.8%還算相信,29%不太相信,24.8%一點也不相信。這顯示俄烏戰爭爆發後,多數台灣民眾對美國派兵協防台灣抱持存疑態度。⑬

  同樣是台灣民意基金會曾於2021年10月針對該議題進行調查顯示,65%的受訪民眾認為“美國可能出兵協防台灣”,約29%不以為然。台灣民眾相信美國會協防者半年間驟降30.5%,約600萬人改變美國會出兵協防台灣認知。顯示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及北約宣稱不會派兵協防烏克蘭,這對台灣民眾心理產生巨大衝擊,此或可謂是一種“烏克蘭情境效應”。⑭

  三、台灣對外戰略選擇:從失衡轉向均衡

  針對兩岸局勢緊張及大陸軍機持續繞台,在美國總統拜登執政一年前夕,2022年1月22日《天下雜誌》發佈民調顯示,一旦兩岸發生戰爭,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政府有可能會派兵協防台灣的比例,接近六成(58.8%);且54%台灣民眾認為美軍可以有效保護台灣。民進黨當局宣稱這是台美關係自1979年斷交以來最好時刻,以證明其“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之正確性及必要性。⑮顯然,在俄烏戰爭前大部分台灣民眾,對美國挺台灣和美國力對台保護具有極高信心。

  然而,台灣民眾同時也認為在美中愈來愈激烈的競爭之下,台灣應該採取均衡對外立場及戰略,認為選擇“應與中美保持一樣的關係”比例最高(46.7%),其次是“親美,但與中國維持和平關係”(31.1%),選擇“親中,但與美國維持友好關係”的比例僅6.4%。⑯顯然台灣民眾對外戰略取向,是“既親中也親美”大於“親美”或“親中”取向。此亦證明民進黨當局所採取“聯美抗中”路線並非台灣社會主流,而“友美和中”均衡戰略方為主流。

  伍、結論

  從戰略選擇來說,烏克蘭由“親俄”轉向“親歐”、“親美”路線,其付出代價非常巨大。面對俄烏戰爭慘痛結果,我們不得不佩服前述兩位大師級國際政治學者季辛吉、約翰·米爾斯海默前瞻觀點,其中季辛吉曾任美國國務卿及國家安全顧問,更是十分熟悉國際政治現實。俄烏戰爭爆發,美國因霸權地位下降而造成心理殞落,欲維持全球超級強權地位,不僅要“以烏制俄”,也要“以台制中”。俄烏爆發戰爭,形式上雖與烏克蘭由“親俄”轉向“親美”路線有關;實質是美國以北約東擴為誘餌,通過“以烏抗俄”、“以烏制俄”及“以烏耗俄”策略,誘導俄羅斯因認知國家安全深受威脅性,主動出手攻擊烏克蘭。

  俄羅斯在國家安全受威脅認知下,貿然發動一場戰爭,實則兩敗俱傷。最終引發“骨牌效應”,惡化傳統俄烏關係及斯拉夫民族主義情感、激化雙方敵對與仇恨;延伸刺激芬蘭及瑞典改變原“中立化”立場;復因全球經濟制裁及金融封鎖猶如排山倒海而來,惡化俄國經濟力及軍事力,降低俄國國力傷及其國家形象、國際聲譽。無疑地,這造成俄烏此“一族兩國”在民族主義上加深裂痕,而讓俄烏、歐洲與俄相互箝制,藉機削弱俄羅斯國力,此為美國控制整個歐洲的霸權作為。

  同樣的戰略思維邏輯,也可類推適用在東亞地區,台灣成為美國所謂的印太戰略及安全布局設計下的“下一個烏克蘭”。民進黨當局應警惕,一旦當台灣介入中美戰略博弈,鑲嵌至所謂印太戰略架構成為美國遏制大陸的“馬前卒”,反使台灣被綁架在印太戰略戰車上,如此台灣不是遠離戰爭暴風圈,而是在“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下,讓台自身深深陷入戰爭邊緣風險。甚至若是台灣意圖操弄中美大國關係矛盾及衝突,也可能讓台灣安全陷入更危險境地。

  中美兩大國唯有交流及合作、對話協商,建構新型大國合作夥伴關係,各自善盡文明大國責任,始利於全球秩序穩定及文明發展。中美關係應妥善建構合作與競爭機制,遵循文明國家規範,始能避免大國衝突對全球秩序造成極端破壞。儘管美國拜登總統基於台灣安全維護,宣稱反對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懾;同時,美國也一向表達對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承諾,以緩解大陸疑慮及不安。

  準此以觀,中美兩大國在互動過程中,若能找到彼此國家利益最大均衡點,不僅能跳脫“修昔底德陷阱”,避免一戰,大陸也能在“反獨促統”、“融合漸統”對台政策過程中,真正完成國家完全統一及民族偉大復興之願景。從民族主義立場、地緣經濟及政治需要來說,台灣應積極主動尋求兩岸關係緩和及正常化發展。唯有中美關係互動良好,也方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台灣對外戰略應從“聯美抗中”失衡思維,轉向“友美和中”均衡戰略,方是遠離戰爭災難之道。

  注釋:

  ①德國之聲,《北約的失誤不在於東擴,而是沒有重視俄羅斯自認遭受背叛的感受》,關鍵評論,2022年2月27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3309。

  ②楊永明,《拜登的台灣牌:中美引爆點、印太代理戰》,雅虎新聞網,2022年5月23日https://tw.stock.yahoo.com/news/。

  ③張柏源,《建議烏克蘭向俄羅斯割地求和,前美國務卿季辛吉挨批“活在上個世紀”》,新頭殼,2022年5月26日,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2-05-26/760641。

  ④林繼周,《大國政治的悲劇:向台灣說再見?》風傳媒,2022年5月3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4314763?page=1。

  ⑤斯洋,《為什麼中國一再指責美國打造“印太版北約”?印太國家如何想?》,每日視頻新聞,2022年4月25日,https://www.voacantonese.com/a/why-china-says-indo-pacific-nato-20220423/6543043.html。

  ⑥黃怡,《大國政治的悲劇:米爾斯海默的預言不幸命中》,天下雜誌,2022年3月18日,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0449。

  ⑦《俄烏戰爭:俄羅斯為什麼入侵烏克蘭?普京想得到什麼?》BBC中文網,2022年5月10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0618047。

  ⑧《北約東擴為何惹毛俄羅斯?後蘇聯時代的安全政策轉向》,德國之聲,2022年2月26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4213658?page=1。 

  ⑨邵宗海,《俄烏衝突與台灣的情緒反應》,鏡報,2022年5月9日,https://www.mhwmm.com/zonghezixun/60621.html。

  ⑩洪哲政,《俄烏啟示錄國安版,陳明通說台灣比烏克蘭多這項籌碼》,聯合報,2022年3月24,https://udn.com/news/story/6656/6187859。

  ⑪中國時報社評,《呂秀蓮“一個中華”兩岸和平牌》,中國時報,2021年5月11日,https://tw.news.yahoo.com/news/。

  ⑫陳郁仁,《發表對中政策!布林肯:不支持台獨盼兩岸和平解決爭端》,雅虎新聞,2022年5月26日,https://tw.news.yahoo.com/news/。

  ⑬《幻滅?最新民調:台人對美國“出兵抗中”信心崩潰》,風傳媒,2022年4月26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4304476。

  ⑭蔡晉宇,《相信美軍會協防台灣從樂觀變極悲觀,游盈隆:烏克蘭效應》,聯合報,2022年3月22日,https://udn.com/news/story/6656/6182283。

  ⑮熊毅晰、張育瑄、王思涵,《“獨立但要和平”20年翻倍,近6成民眾相信美軍會救台》,天下雜誌,2022年1月12日,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9657。

  ⑯同前註。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7月號,總第295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