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蘇進強帶領兩岸基層社區交流相見歡
http://www.crntt.hk   2018-06-15 11:14:48
兩岸基層社區人士一同參訪誠義社區公園與週邊環境。(中評社)
  
  北京朝陽區東湖街道主任吳彬也現身說法,介紹社區智慧、互聯互通的實況,他認為網路、互聯的趨勢,將使社區進入智慧化、現代化,如何以此促進社區發展的“感情線”,使社區居民因而建立共同家園的網絡是值得期待的。吳彬不否認,台灣社區發展有許多值得大陸學習的地方,他希望有朝一日,鳳山社區的經驗可以在通州落地。
 
  石景山八角街道特鋼社區居委會主任孫博女士指出,在論壇已有精彩的案例報告,她在交流會上又熱情洋溢的表達對台灣社區的肯定,但她也不諱言北京社區的財務、資源雖較台灣豐厚,但社區志願服務及老人在社區“老有所為,老有所用”的規劃,卻仍須向台灣“取經”。

  專長為城市規劃的馮斐菲博士表示,北京社區的資源、財務的確豐富,但最重要的是專業人才的培育仍有不足,如何使社區發展有總體架構,讓台灣社區的優點在社區落地,紥根試點,還盼望台灣的專家學者多予協助。蘇進強及劉啟芳不約而同的回應“沒問題,盡力而為”。
 
  劉俊華教授說,“人相近,情相通”,兩岸關係縱使有些波折,但民間交流由不瞭解而相互認識、認同,而以造人為主的社區營造,必須著重於“人力資源的開發與運用”,社區發展需要人、需要志願者,更需要專業的參與與社會企業的資源挹注,台灣社造所展現出來的人性化、細心、用心及創意,令人刮目相看。

  劉俊華提到,台灣社造由無到有,由以前的由上而下到今天的由下而上,人人參與公共事務,共謀共建共享,所積累的成果仍與時俱進,北京的社區發展雖然已急起直追,但現在仍在“補課階段”,向台灣學習、借鏡,“基層吹哨,部門報到”目的都圍繞著人民、基層的需求。
 
  最後,鄧勁鬆再次代表北京主辦方肯定此次活動“過程曲折,結果圓滿”,並再次邀請劉主席組團造訪通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