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 制度先行是關鍵
http://www.crntt.hk   2020-12-29 08:38:49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電/近日,中國證監會召開會議,研究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明確提出“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這是否意味著政策方向發生了重大改變?這種“轉化”將如何推進?股市行情會不會開啟一輪上漲周期?

  中國網發表證券日報副總編輯、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少鵬文章分析,首先,證監會明確提出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目的在於增強市場活力,壯大民間資本形成機制。

  資本市場的突出特點是,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直接選擇企業、持有股權份額並依法行權、監督企業運行;上市公司則通過公開信息披露、股東大會等機制回應投資者的訴求,將經營治理績效反饋給投資者。這種機制的好處是,投資者和上市公司能夠較為快捷地獲取並消化市場信息,形成雙向約束。包括價格約束、誠信約束、資本約束,促進市場資源向優勢企業流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建立三十年,經過長期摸爬滾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深化改革,基礎制度更加完善,市場主體約束明顯增強,投資者保護功能更加健全。吸引更大規模的民間資金參與股市投資,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在總融資規模中的比重,時機已經成熟。更多儲蓄資金轉化為直接投資,既可以提高市場效率,也可以降低商業銀行體系的運營風險。而這種轉化也將提升民間資本實力,為實體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對手盤”,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是一個長期政策導向,此次提出注入了一些新意。

  建立資本市場的目的,就是要把一部分居民儲蓄轉化為直接投資。參照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經驗,發展直接融資市場,可以顯著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轉型過程也更為平穩順暢。從中國自身情況來看,發展直接融資市場,可以顯著提升金融體系適配性,通過多層次金融市場服務和產品供給,達到穩定宏觀杠杆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目的。事實上,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三十年的過程也已驗證了這些基本邏輯。

  另一方面,中國直接融資市場發展並不算順利,促進儲蓄轉化為投資的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由於中國資本市場存在先天不足,主要是基礎制度建設存在短板,近些年也反覆出現過暴漲暴跌、估值波動過大、長線資金跟不上實體經濟發展需求等情況。總結起來,一是由於金融證券機構專業服務能力存在不足,為居民提供的投資理財服務存在同質化、短期化、短視化問題,客觀上加劇了“炒短風”;二是鼓勵長期投資的政策支持體系不足;三是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力度偏弱,甚至存在法律缺失。

  黨的十八大以來,資本市場建設按照服務實體經濟、鼓勵長期投資、狠抓基礎制度的思路漸次推進,對市場生態進行了重塑,全社會對資本市場的性質、功能、特點和基本發展規律有了更深入認識,成規模的投機群體得到消減。

  進入全新的市場生態,“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這一提法就變得更加務實,轉化路徑更加穩定。相對於過去曾經出現的“存款大搬家”,新階段的儲蓄轉化為投資將更有制度保障,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資本市場投機氛圍顯著降低了。多層次資本市場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令投資者可選擇的標的更多、更豐富了。

  第三,要顯著提升鼓勵長線投資的政策支持和制度體系水平。要進一步壯大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的力量,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產品,讓普通居民選擇“委托機構”的天地更寬。推動儲蓄轉為投資,並不是要鼓勵每個儲戶都成為股民,而是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多種產品和服務,為個體投資者提供轉化平台。這需要用好現在的資本市場系統,也要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系統。

  要加大政策傾斜和引導力度,穩步增加長期業績導向的機構投資者,通過這樣的機構投資者承接儲蓄轉化來的投資。要完善有利於擴大直接融資、鼓勵長期投資的會計、審計、財稅等基礎制度和關鍵政策,實施梯度稅率措施。要進一步拓寬境外投資者進入股票、債券市場的渠道,增強外資參與便利度,以開放促改革。完善對個人投資者長線投資的鼓勵政策。

  文章指出,一個有後勁、可持續的資本市場,必然是有長期投資價值、有長線發展理念的市場,是活力迸發、紅利頻現的市場。在資本市場建立三十年,制度體系顯著完善的基礎上,將更多儲蓄資金轉化為資本投資的時代已經來臨。要讓新形成的資本願意來、留得住、走得遠。

  相信在基礎制度更加完善、市場主體約束更強、監管執法更加有力的新階段,隨著更多長線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市場有望迎來一個理性成長的新時期,行情穩步上升是可期的。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