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印邊界衝突,張家棟表示,中印邊界衝突是一個敏感度遠高於重要性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不同的層級有不同的觀點。目前兩國已經成功地將這個問題從領土爭端降級到邊界爭端,而且客觀上爭的也不是邊界本身,而是對於邊界實控線的認知,對管控本身的行為。這個爭端本身是很小的。客觀上,在多數部分是有共識的,有分歧的地方並不大。我們要將問題放在現實和歷史的的背景來看。中印兩個文明古國長期沒有劃定邊界,而且爭議的地區也是無人居住的不毛之地,這樣來看,其實嚴重性並不像現在輿論所炒作的那樣。至於現在敏感度如此之高,我認為這是媒體,主要是印方媒體的炒作所導致的。媒體的炒作導致中印衝突上升到雙邊民眾情緒對抗一定程度上左右著中印關係。我的觀點不是說爭端不重要,而是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們其實可以冷靜一些,情況並不像媒體報道的那樣嚴重。
張家棟分析指出,2003年後中印之間的領土爭端降級為邊界爭端,並進一步降級為技術性問題。他談到,如果兩國都是以領土爭端的視角來處理兩國關係,那麼目前就不會是這個局面。兩國會不顧一切手段去服務領土爭端的議題,目前兩國之間經貿、人文的交流也就不會出現。現在很顯然兩國客觀上並不是這樣做的,而是以比較現實的態度來處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遠遠小於輿論中所展現出來的重要性,如果能夠成功管控輿論,兩國決策層或許會更加輕鬆。對於這個問題,要持以實用主義的態度、務實的態度。如果條件不成熟,那可以先擱置,不要讓它發酵成更大的軍事衝突。
針對中印近期對峙衝突的直接原因分析,張家棟指出洞朗事件可能是決定性的因素。他指出,洞朗事件破壞了兩條紅線。一是主權紅線,在雙方沒有劃線的情況下,雙方國際法地位是平等的,對於一般的不算過分的行為其實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洞朗事件中印度越過邊界線進入了中方境內,這是無法容忍的;另外一個紅線是印度介入了中國與別的國家的關係,因為洞朗事件中涉及的領土也是中國與不丹的爭議領土。印方由此認為中國是紙老虎,認為如果堅決與中國對峙,中國最終會因為受不了長時間的邊界爭端而退讓。此後印度在邊界上的顧慮逐漸減少,面對印度的這種態度,中國的不滿情緒也隨之升高。這種心態慢慢發酵就導致了現在的局面。4月份其實衝突已經開始出現,5月份對峙出現出現暴力化,變成惡意的打鬥,而且是有組織有預謀的襲擊,6月15號就出現了人員死亡。
關於雙方衝突導致人員死亡的問題,他分析到,從間接來講,衝突是有預謀的,但人員死亡很可能不是預謀的,雙方可能都低估了在特殊地區發生衝突的危險性。在海拔4000多米的情況,絕大部分死亡與高寒缺氧等條件都是有關的。這是一個很容易失去生命的區域。當然,這也暴露出中印管控機制無法滿足現在兩國關係的需求。過去是弱相關的邊境關係,而現在已經是強相關的互動式的關係,因此,如果加勒萬河穀事件事件處理得好,這將是中印關係重構、升級的契機。此次事件提升了兩國之間建立新的管控機制的緊迫感。實際上,中印關係不可能有永遠的贏家,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必然發生的偶發事件,我們能夠找到方法來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