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張蘊嶺:高度重視全球化發展的新調整及影響
來源:《國際問題研究》 作者:張蘊嶺,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新冠病毒肺炎在全球肆虐,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疫情,30多億人口被不同形式的隔離,儘管染病人數和死亡率比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少,但其波及範圍和綜合影響是史無前例的。全球化[1]是病毒在全球快速蔓延的一個主要原因,它使得世界各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通過便利的陸、海、空運輸,加上日益頻繁的經濟、科技、文化交往,如今才真正體現“環球同時涼熱”。
面對疫情,各國都採取了嚴厲的防控措施,其中停止或限制國際交往和居民活動是普遍採取的應急手段,由此導致國際貿易和其他形式的交往突然中斷,整個經濟社會活動斷崖式冷卻。在此情況下,國內外生產與消費的供應鏈斷裂,企業和個人都陷入困境。
疫情與其連帶的諸多問題引發了人們反思:全球化怎麼了?對全球化的責難如潮水般湧出,悲觀的論調占上風,有人斷言,全球化已經終結。
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好處的同時,也會產生問題。事實上,反全球化勢力一直與助推全球化的勢力相伴相隨。在全球化的問題凸顯時,自然就使得反全球化的勢力影響增大。比如,近年來,有關財富積累的兩極化討論變得活躍起來,在一些國家甚至催生新的政治勢力崛起,引發激烈的社會運動,法國學者托馬斯·皮凱蒂批判財富積累兩極化的專著《21世紀資本論》成為熱銷書。批評者認為,全球化導致資本的大肆擴張,使得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裡。
本次對全球化的批評一方面來自企業界,全球化下的國際供應鏈在疫情面前不堪一擊,頓時崩塌,因此,他們呼籲重新考慮企業的經營安全;另一方面也來自政治家,他們把疫情擴散和經濟困境歸罪於全球化所帶來的對外依賴。未來,全球化的發展肯定會發生變化,究竟會如何變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