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際發展與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教授、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李應博。(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 張爽)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際發展與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教授、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李應博認為,蔡英文雖然獲得“連任”,但如果真正從2300萬台灣民眾的總體利益出發,就不能再一意孤行堅持“台獨”。而是應該回到“九二共識”上來,主動連接大陸市場,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台灣當局是最好的選擇。
李應博表示,全球經貿嚴峻形勢對兩岸產業關係產生了影響。2018年年初以來,美國單方面開始提高進口關稅,全球貿易形勢急轉直下。這種做法擾亂了國際間正常的貿易秩序,也使很多以美國跨國公司為主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正在承擔貿易鏈到產業鏈的傳導效應,產業鏈條碎片化的脆弱性和斷裂風險顯著增加。台灣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高達67.6%,且台灣附加價值出口到美國所占GDP,比重高於韓國、大陸。台灣企業在全球生產網絡變化期,也必將受其顯著影響。台灣產業的“OEM”(代工)模式在當前全球產業格局重新洗牌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全球性的跨國企業在培育自己能夠掌控的產業價值鏈中,逐步將台灣“擠出”。而且,代工由於缺少產業鏈的整體性,核心關鍵基礎性技術無法獲取,導致了“可替代性風險”。
李應博表示,三十多年來台灣對大陸出口而形成的貿易順差對台灣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00年後,貿易順差平均年增長率達到12.8%。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從2000年的204.5億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289.5億美元。
她指出,大陸台資項目從 1989年的 539個增長為 2018年的 4911個,累計項目數達到107190個。實際利用台資從 1989 年的 1.6 億美元上升至 2018年的678.1億美元。合作領域從農業、食品加工、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到家電製造、運輸裝備、信息製造等技術密集型乃至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其中,電腦、電子產品、光學製品以及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所占比重達到大陸台資總金額的 1/3 強。台商在大陸的信息硬件產業產值,占大陸台資總產值的近八成。台商在大陸投資的地區從最初的珠三角,後至長三角,到現在的環渤海、西部城市和東北地區。台商投資地區開始發生空間轉移。
至於“陸資入台”,李應博表示,陸資入台投資核准的項目數量和投資金額近些年來出現增加趨勢,但增速緩慢。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數據顯示:2009年6月30日至12月31日,共核准陸資入島投資件數23件,投資金額0.38億美元左右。國家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經商務部批准,大陸已有444家非金融企業赴台設立了公司或代表機構,備案金額25.69億美元,領域涵蓋批發零售、通訊、餐飲、塑膠製品、旅遊等多個行業。從陸資入島情況看,製造業行業分布居多,電子零組件和機械設備製造業主要投資領域。服務業所占比重則較大,尤其是在批發零售業和銀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