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使用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來探索太空(美聯社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3月6日電/中國已確立兩個百年目標:到2021年(中共建黨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年),要成為富強國家,并在外太空、人工智能和創新領域世界領先。中國的太空計劃作為民族複興的一部分,在實現上述目標方面具有關鍵作用。
美國《外交學者》2月28日載文《中國的致富太空計劃》,文章說,與美國以太空探索和科研為主不同,中國的目標是利用太空經濟創造長遠的財富。目前全球太空經濟規模為3500億美元,預計到2040年將達2.7萬億美元。此外還有未來太空采礦的巨大經濟潛力。科學家們推測,一顆長僅200米、蘊藏珀金的小行星價值可能達300億美元。因此,中國太空目標有別於阿波羅計劃時代的“插旗子、留腳印”。中國的太空計劃是國家經濟複興和發展目標不可或缺的部分。北京對太空計劃的重視透出幾個關鍵點。
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成全球最大經濟體,因而迫切需要投資未來能源基礎,目前的化石燃料在2052年至2060年將不够用。所以,中國一方面投資開發南極等地區的礦產資源,另一方面在投資其他可利用的未開發領域:外太空。據估計月球表面存在釷、鎂、鉑、鈦、矽、水(冰)、鋁和鐵礦石等資源。中國探月工程首位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早已表示,月球能成為人類的能源資源的巨大供應基地,“這對人類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誰先征服月球誰先受益。”
今年初,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南極。中國的長遠目標是到2035年建立永久性月球研究基地。對中國來說,這是實現小行星采礦、外太空探索和開發利用的前提。若基地建成,就能利用月球資源造飛船,把星際旅行成本降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