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能源轉型“綠”意盎然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http://www.crntt.hk   2024-10-22 15:02:03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據人民網報導,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低碳發展關乎人類未來。近年來,我國能源轉型不斷加速,各項關鍵技術接連突破,持續調整完善新型能源體系,不斷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邁進,釋放高質量發展生機活力。

  10月2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9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9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1.6億千瓦,同比增長14.1%。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7.7億千瓦,同比增長48.3%;風電裝機容量約4.8億千瓦,同比增長19.8%。

  此前發布的《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提到,十年來,在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中國深入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有效支撐了美麗中國建設。

  在甘肅敦煌,被稱為“超級鏡子發電站”的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通過1.2萬多面定日鏡以同心圓狀圍繞著260米高的吸熱塔的方式,設計年發電量達3.9億千瓦時,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5萬噸;在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拉特中旗100MW槽式光熱電站項目通過配置352個回路集熱場,採用導熱油傳熱,預計年發電量將達到3.2億千瓦時,光電轉換總效率為14.54%,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65萬噸;在陝西寶雞,眉縣城區中深層地熱能供暖項目採用“地熱能梯級最大化利用+大溫差熱泵機組+燃氣鍋爐調峰補熱”的多能互補形式,結合對於地熱能載體的“采灌結合、以灌定采”方式,實現了地熱水尾水100%回灌。

  “協調推進多能互補,確保能源體系運行安全。”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表示,能源轉型的“先立後破”,不是簡單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此消彼長、一蹴而就的問題,而是需要兩者相互配合。

  近年來,數字技術與傳統能源技術深度交叉融合,培育了一批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江蘇的全息數字電網,將真實電網在數字空間以數字孿生的方式,通過一比一三維立體還原,進行全景式呈現,是全球首次億千瓦級負荷大電網的全息數字化呈現;山西一家科技公司,通過構建煤炭行業智能化賦能平台,儲備了400多座煤礦的海量數據,利用大模型訓練,幫助入駐企業降低技術研發門檻,加快開發智能化產品;電網公司以數字電網為關鍵載體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通過數字孿生建模,借助智能巡視和智能控制技術,讓龐大、複雜的變電設施實現了可靠的“無人值守、遠程操作”。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