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新一代的反艦型“戰斧”可能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是更遠的射程,由於導引頭、戰鬥部技術的升級,小型化做得比較好,加之發動機改進,反艦型“戰斧”具有1600公里以上的射程。第二是隱形能力在BlockIV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成為主要的突防手段。第三是打擊精度更高。目前來看,反艦型“戰斧”使用了雷達導引頭。而為了提高打擊精度和抗干擾能力,它也很有可能採用紅外成像制導。第四是採用雙向數據鏈,可以為飛行中的導彈重新分配目標,或者向導彈發送目標的最新位置。上述特征使其具備打擊對手大型水面艦艇的能力。專家認為,不排除美海軍接收最新反艦版“戰斧”後優先在亞太方向的艦艇上部署使用,威懾中國軍艦。
設想在西太預置海底反艦裝置
需要關注的是,除了反艦型“戰斧”,美國海軍艦艇攜帶的反艦導彈越來越多樣。《防務新聞》報道稱,退役潛艇指揮官、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布萊恩·克拉克在去年12月的一次採訪中說,“標準-6”、用於瀕海戰鬥艦和下一代護衛艦的射程超過100英里的NSM反艦導彈以及“戰斧”BlockV型導彈的升級型,未來將在海軍垂直發射系統單元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外,美國海軍還在發展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這種導彈的外形比現在即將成熟的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導彈要小,可能可以安裝到Mk41垂直發射系統內。而美國海軍的戰鬥機還能攜帶射程約500公里的“遠程反艦導彈”。
此外,美國海軍退役軍官還提出在水下預置導彈的設想。今年2月,美國海軍退役軍官、曾在國防部研究與工程副部長辦公室任職的歐內斯特·斯諾登在美國海軍協會網站上提出在西太平洋利用水下預置系統發射導彈進行反艦作戰、反導作戰和常規快速打擊的概念。根據這一概念,可將相關係統預置在水下,平時處於休眠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喚醒,通過攜帶的各種傳感器或武器提升美軍在高強度戰爭初期的作戰能力。該系統的一個模塊可裝載1座改裝的MK-41垂發子單元,攜帶4枚導彈。遠程喚醒和發射導彈需要可擴展的天線、接收器和處理器。發射控制單元可以是艦船或P-8A反潛巡邏機或無人機,並能通過各種手段進行中繼通信。用於反艦作戰時,美海軍可把裝載“標準-6”導彈的模塊分散部署於解放軍水面艦艇可能經過的水域進行打擊。
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