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最近,又一個“零”的突破吸引了市場的目光:北京股權交易中心近日完成首批兩單基金份額轉讓交易。兩單基金份額轉讓方式皆為協議轉讓,份額轉讓試點限定為私募市場。這標誌著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實現“零”的突破,有助於拓寬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退出渠道,形成行業“募、投、管、退”良性循環的生態體系。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祝惠春評論文章表示,當下,中央提出圍繞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資金鏈,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健全支持創新發展的資金鏈“多級火箭”,形成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和互動。股權份額轉讓試點正是資本市場落實中央要求的最新政策創新之一。
文章分析,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近年來全球和中國的私募股權市場活躍度都有所下降,大量已到期和即將到期的私募股權基金面臨“退出難”問題。
從行業發展看,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渠道主要依賴於所投資項目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其份額二級市場發展相對滯後,這進一步加劇了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難題,抑制了創新資本的接續支持創新項目,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的風險積累。此外,當前中國整個私募股權基金二級市場小而亂,基本依托於基金管理人之間的業務聯繫,或零星的中介服務機構撮合,轉讓方和受讓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較為嚴重,存在缺乏適當交易場所的問題,需要有正規交易平台提升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行業份額轉讓的效率和規範性。基於此,完善份額轉讓平台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基金份額轉讓,規劃多種退出路徑的政策創新十分及時、必要且重要。
2020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2020年12月10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覆同意在北京股權交易中心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為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有效有序退出探索一條新道路。按照監管要求,北京股權交易中心配套制定了登記托管、轉讓、客戶適當性、信息披露、風險防控等管理制度,首批份額轉讓交易順利落地,在全國具有重要的示範引領意義。
文章指出,隨著份額轉讓平台開始運轉,相信相關政策探索將不斷完善,有效緩解私募股權基金對於流動性的需求,破解這類基金存續期難以覆蓋IPO進程的困境,進而將原來的“馬拉松”式的投資過程變為“接力跑”式的投資過程,促使創新資本“轉起來”,吸引更多“耐心資本”支持創新,促進金融與產業資本“血脈”循環暢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