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方向未改:或反彈至6
2020年,人民幣匯率經歷了大開大合的雙向震蕩,上半年跌破7,下半年短短數月又經歷了快速上漲。展望2021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當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如何?
"2020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到6.5左右,2021年是否會再創新高至6左右,我覺得可能性還是有的。"孫明春向《投資者網》表示,"人民幣升值的過程呈趨勢性,中間存在波動,短期內不好預測,但大方向依舊是上升的趨勢。原因在於1994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實際上是處在一個長達25年的升值通道裡,中間雖然存在一些波動,但大的方向一直未作改變,因此,最近人民幣匯率出現比較快的升值,但時間線拉長來看,它其實還在原來的通道裡,還未達到之前出現的最高點。"
孫明春指出,"202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基本面表現出較強的韌性,應對新冠疫情,人民幣成為避險資產的意識越來越強,同時,從經濟指標來看,中國經濟的指標處於非常健康的狀態,相比全球,中國經濟在各個方面表現都非常健康,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大方向從未改變,並且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還能持續走強。"
除了提人民幣升值外,孫明春同時強調"雙向波動"的特性,即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也會出現貶值的現象,貶值後再繼續回到升值的通道裡。
"我預測2021年人民幣升值大約會基於去年12月底的水平,上升約10%以內至6左右水平,有可能再現上一次的匯率新高。"他指出,"未來隨著美聯儲的繼續放水,美元在大方向依舊處於貶值狀態,而人民幣則繼續升值,雖然上升速度不見得是一條線,但預期中間應該能反彈到6算左右。
談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孫明春分析說,"2020年,全球經濟步入衰弱之際,黃金、比特幣資產出現大幅升值,漲幅背後其實反映投資者選擇了一個正確的市場。 "
"不過,由於這些品種體量有限,因此在國際貨幣體系裡,需要其他的貨幣來承擔更大的角色。以人民幣貨幣為例,作為全球經濟最健康的資產之一,人民幣匯率在過去的20多年一直處於升值的通道裡,全球投資者選擇人民幣資產,從側面能反映出,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從國際化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國際化是未來大勢所趨,同時,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國際化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把中國經濟變得更好、居民福利日趨完善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孫明春補充。
金融改革創新需全方位齊頭並進
如今站在新的發展背景下,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方向和重心在哪裡?在深化金融改革過程中,如何化解難點痛點?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大方向依舊要堅持改革開放,使得金融改革更加市場化、國際化。"孫明春表示,回顧過去40年歷程,中國的金融改革取得豐碩成果,迎來了巨大蛻變,但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金融市場仍有一定的差距,現今金融改革已經進入深化階段,金融機構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大背景下,金融系統改革步伐不能邁的過快。
"考慮到我國金融改革發展的歷史邏輯和現實條件,中國在金融改革上亦面臨了不少難題。"孫明春表示,"比如國企要改革、打破剛性兌付、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等,這些老問題一直由於各種原因無法深入推進,同時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包括享有低融資成本的國企部分出現剛性兌付問題,地方政府平台如何解決以及國企能不能實現有效破產等等,這些問題都對金融改革的推進產生較大的影響。"孫明春指出。
在孫明春看來,除了完善金融市場化,維持金融穩定外,我們還要守住底線,包括道德風險問題,金融改革走到今天,需要全方位改革齊頭並進,加強資本市場開放、資本賬戶開放及人民幣的國際化,與此同時,增加國內貨幣供應量,令金融機構、銀行、券商等機構更加靈活、市場化。
產業變革加速 綠色消費暗藏機遇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倒逼中國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轉型升級。展望2021年,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將何去何從?
"首先,產業升級方面,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表現明顯,我們很多製造業、互聯網+、AI+等都呈現出飛速發展,未來中國的產業升級依舊保持加速的狀態。一方面,很多領域的技術都在不斷地升級突破,跨行業之間的技術亦正在互相催生,比如人工智能領域、5G應用等,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正如,在人工智能領域,過去是安防位列第一,金融緊隨其後,但市場風雲變幻,金融領域未來將加入人工智能的應用,5G應用也將催生出許多新的行業。" 孫明春表示。
"與此同時,今年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出現創新性的舉動。比如疫情下催生了遠程視頻會議、遠程AI+教育等。基於此,我認為接下來整個產業升級速度會呈現加速度,伴隨著'十四五規劃'落地,人工智能、芯片製造等許多領域都將進一步的加大投入,正如,多年前微信、視頻會議尚未出現,但今天卻在我們生活中充當著重要角色,這些在未來都是一個趨勢。"
"其次,消費升級方面,預期未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孫明春補充說,"技術更新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催生出新的生活方式,該趨勢在當下已經顯現,在未來還會呈現更快的發展。比如商業模式的變化、技術手段的變化,推動生活方式出現轉變,而這種轉變是技術推升商業模式催生出的消費升級。"
孫明春強調,除了技術層面的消費升級外,還有傳統意義上的消費升級,"以前我們講消費升級,是物品價格、質量等,現在對於消費升級的概念,還可能有一個變化,即剛剛提到的2060年要實現碳中心目標,我認為這會在我們的消費升級裡加入一個新的概念——綠色消費。經過我一年多的研究和觀察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在關心綠色消費問題、越來越多的跡象及企業正在積極參與,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都在做ESG報告,關注自身在綠色方面的生產和消費以及對消費者的指引等等。"
"因此,中國在2060年要達到碳中和目標,如果沒有消費者的配合,單單靠企業層面很難達成,在企業宣傳推廣下,綠色消費理念可能在中國消費者心中慢慢開始建立。在我看來,消費是人的自由意識行為,不需要過多地區鼓勵,更不能去浪費,每一個增加的消費背後都是一份碳排放,人們有多消費的權利,但卻沒有增加碳排放的權利,因此,消費者在消費時可以考慮綠色環保。"孫明春指出。
同時孫明春認為, 在產業和消費升級雙驅動下,這些板塊下亦暗藏了不少的機遇。"產業升級上,伴隨5G應用的陸續投入,對上游 IT行業及下游的互聯網應用都將帶來一定的利好;其次,人工智能產業,不僅體現在製造業,如服務業,金融業、旅遊業等其他行業都將得到廣泛應用,產業前期更多可能為軟硬件應用,後期則更多是智能製造、智能服務、智能金融等等,綠色環保行業,一個是節能減排,另一個是污染治理,由此發展而來的是新型綠色消費、綠色建築等,這些行業在新規劃中催生,預計呈現較快的發展迅速。"
來源:投資者網 作者:鄭小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