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新發展階段和國際形勢複雜深刻變化作出的重大抉擇,標誌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新發展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文章稱,回顧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與取得的輝煌成就,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市場經濟,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斷深化對市場和政府關係的理論認識並在實踐中更好地處理兩者關係。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此後,從黨的十五大到黨的十七大,我們沿著這一方向不斷從理論和實踐上把市場化改革推向深入,基本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市場競爭機制和市場價格機制對調節產品供求、優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得到充分發揮,對增強經濟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總結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黨中央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論斷,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新的飛躍,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創新。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使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得到明顯增強。
實踐充分證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又同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能夠滿足10多億人口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重要原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煥發出的神奇力量。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在一些方面仍存在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弊端,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形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體制保證。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意義
文章指出,“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迫切要求。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迫切需要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比如,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需要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激勵企業更加重視技術創新。在要素市場體系建設方面,需要深化土地、戶籍等制度改革,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需要進一步突破制約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更有效激勵科技創新、更有利於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的體制環境,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在監管體制方面,要完善市場准入和監管方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此外,還要加快形成有利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辦法等。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無論是暢通國內大循環,還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激勵機制和要素保障體系,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加快形成高效規範公平開放的國內統一大市場,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社會再生產各環節、區域和城鄉間的流動。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前提下,加快推動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形成一整套既符合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國家根本利益,又具有高度開放性、能夠推動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的體制機制。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世界現代化進程的歷史表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全面完整的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國能否順利實現現代化的關鍵因素和必要條件。建立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其中的關鍵內容。比如,在微觀主體方面,要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現代科研院所制度、現代大學制度等;在宏觀治理方面,要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推動統計現代化改革等。總之,必須適應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求,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推進改革攻堅和制度型開放,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