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0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強共性技術平台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法律環境和政策體系。這將為小微企業下一步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環境。11月份,“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為44.0,較上月上升0.1個點,小微經濟有序復甦。
經濟日報發表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李全文章分析,從分項指標來看,融資指數為52.3,上升0.3個點。小微企業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支持下循序漸進地復工復產。尤為難得的是,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背景下,11月小微企業融資指數仍然有較大幅度上漲,可見相關政策對小微經濟的融資支持效果顯著。市場指數為39.5,上升0.2個點,小微企業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仍體現出一定的市場成長性,這將為下一階段小微經濟的持續復甦奠定基礎。績效指數為44.2,成本指數為62.6,均上升0.2個點,說明小微企業運營成本被有效控制,經營效益有所提升,展現出健康持續的發展態勢。隨著各項支持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小微經濟有望實現更加良性、更高質量的發展。風險指數為48.5,上升0.1個點,顯示小微企業面臨的風險持續弱化。上述指標均顯示出小微經濟正在步入結構優化之路。
在有序復甦的過程中,小微經濟也面臨一些壓力。比如分項指數中的信心指數為41.3,下降0.3個點,說明小微企業的短期發展信心仍有待增強。採購指數為42.3,下降0.1個點,擴張指數為42.7,下降0.2個點,說明小微企業在短期內的擴張意願不夠強烈、原材料採購意願有待提升。因此,在中國宏觀經濟強勁復甦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小微企業與大企業同步復甦向好,是下一階段需要我們關注的重點。
從區域指數來看,11月各地區小微指數大部分呈上漲趨勢,東北地區為41.2,中南地區為46.1,西北地區為41.0,以上三地小微指數均上升0.2個點。華北地區小微指數為41.9,上升0.1個點。上述區域的小微經濟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穩定作用。華東地區小微指數為45.0,下降0.3個點;西南地區為43.6,下降0.1個點。這兩個地區前期發展較快,本月呈現的是階段性的回落。隨著各項改革舉措在各地的有效落實,各區域小微經濟穩步發展趨勢有望持續。
文章指出,總體上看,小微經濟在今年較大外部因素擾動下,展現出較強韌性。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小微企業應深刻把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提質增效,逐步走上創新發展道路。同時在法律環境和政策體系逐漸完善的過程中,要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在享受小微企業政策紅利的基礎上,拓展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