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深化改革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招。 |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指導今後一個時期加快改革發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綱領性文件。“十四五”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國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任務。
全面深化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新動力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文章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是應對百年變局的戰略抉擇。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外部的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一個動蕩變革的世界,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世界上國家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制度上的競爭。我們要化危為機,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就必須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全面深化改革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招。“十四五”時期,不僅要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更重要的是必須突破原有的既得利益格局,破除一切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包括對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城鎮與鄉村的關係、收入分配領域的關係等重大格局進行調整。這些調整實際就是改革。只有用改革的思維、改革的辦法,才能掃除阻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觀念和利益羈絆,真正釋放內需的潛力,為中國的城市、鄉村、各類市場主體增添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新的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根本動力。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而改革創新是發展的根本動力。當前,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於40年前,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乘勢而上,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開啟中國改革的新征程。
開啟改革新征程必須在要素市場化配置上取得新突破
文章指出,開啟中國改革的新征程,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必須堅持市場的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五中全會公報號召,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什麼是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議》明確指出了“十四五”要達到六個標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這個“1+6”的表述系統全面闡明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改革的總目標。要實現這個總目標,最核心的還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到底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還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在“十四五”時期,為解決中國發展中存在的市場激勵不足、要素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觀經濟活力不強等問題,必須堅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絕不能走計劃經濟回頭路。要加快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夯實產權制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等市場體系基礎制度。真正做到在市場能夠高效配置資源的領域、在市場機制可以有效調節的事項上,讓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成為配置資源要素的主體。同時,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效彌補市場失靈。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高標準的市場體系,關鍵任務是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堅持競爭中性的原則,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維護公平競爭是保障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核心,也是政府在管理經濟社會事務中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要在市場准入、要素使用、產權保護等方面消除所有制歧視和壁壘,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對國有企業不再實行基於所有制性質的補貼。只有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國內統一大市場,才能保證資源配置的高效和市場的優勝劣汰,實現社會生產力的大解放、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