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黃煒能:RCEP區域對台灣依存度越來越低
http://www.crntt.hk   2020-11-18 00:24:22
台灣產學研合作發展策進會理事長、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院客座教授黃煒能。(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台南11月18日電(記者 蔣繼平)台灣對大陸出口已佔總出口值44%,台灣產學研合作發展策進會理事長、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院客座教授黃煒能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若加入RCEP因素來看,台灣出口到新南向18國的比例呈現負成長,但中國從東南亞聯盟進出口都呈現正成長,代表中國持續融入RCEP區域,共15國、20億人口的RCEP區域對台灣依存則越來越低。

  黃煒能,1971年生,台南人,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資訊管理雙碩士、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曾任“教育部”區域產學合作中心專任經理。

  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約1222.8億美元,同比增長13.7%,佔同期台灣總出口額的43.6%,10月更已達44%。

  黃煒能表示,從這幾個月台灣對大陸貿易增加量,第一,可看出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高,不管從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產業結構都有其需求;第二,大陸在疫情下復工快,其他國家正在疫情中,所以就會“轉單生產”,若用到高級零部件的話,就要從台灣來提供,畢竟距離最近,從成本考量上需要台灣。

  由於中國、日本、韓國、東盟10國、澳洲、紐西蘭等15國,15日舉行視訊高峰會簽署全球最大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經濟規模高達26兆美元,佔全球GDP三成。

  黃煒能表示,若結合RCEP的議題來看,東南亞分成與中國連在一起“陸路東南亞”,沒有相連在一起的“海路東南亞”,也就是菲律賓、印尼。而貿易分做“來料加工”、“進料加工”,因為東南亞人工便宜,零部件運到東南亞組裝後再運回原地區或國家賣,來料加工較強;進料加工是進口原料後在當地國家加工再賣出去,這一塊台灣比較強。

  從台灣1到6月對大陸出口主要貨品佔比,電子零組件就佔54.3%,其他是光學器材、或學品、塑橡膠及其製品、資通與視聽產品、機械等等。黃煒能表示,可以看到與台商有關,說明台灣對大陸產業依存度高。但這個情況可持續多久?他認為,這是情勢條件下的產物,與疫情與復工狀況有關。

  另外台灣“經濟部”統計今年1到8月,台灣對新南向政策18國出口占貿易總額17.8%,進口則為17.1%,出口成長率是-7.6%。

  為什麼會負成長?黃煒能表示,就是因為RCEP區域已經在融合,東南亞比較不需求或不需要台灣,才會降低從台灣進口,若有需求,台灣的出口就會增加。

  而依照中國海關統計今年1到10月對東南亞國家聯盟進口與出口,對比去年同期分別成長7.3%與6.6%。

  黃煒能表示,這也看的出來,大陸方面則是加速融合東南亞國基聯盟中,只是大陸也需要台灣,所以台灣出口大陸才會增加,因為大陸已經復工,零部件需要從台灣過去。

  那背後呈現的隱憂?

  黃煒能表示,東南亞現在對於台灣產品依存度降低,或是在東南亞台商對台灣產品依存度降低,畢竟只要區域免關稅,只要在RCEP區域內買就好了。他強調,新南向脫離不了大陸,因為有地緣關係存在,只要大陸對東南亞交通網很綿密的串起一起,相對的,東南亞國家對台灣依存就越來越低,這是一定的。

  他指出,台灣的優勢在於從高雄港可以容納較大的船,因為福建沿海基本上沒有深水良港,但是因為受限兩岸關係不好,本來寧波、廈門希望透過高雄做中轉港轉運到世界各國去,現在這個機會已經沒有了,況且廈門一直在抽砂加深港口,廈門也有中歐班列透過鐵路系統到歐洲去,這都是不利於台灣的因素。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