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拜登時代 冷則剛析台灣四個思考問題
http://www.crntt.hk   2020-11-13 00:05:54
“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冷則剛。(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1月13日電(記者 倪鴻祥)針對美國大選因特朗普不承認敗選處於不確定狀態,“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冷則剛12日指出,雖然美中貿易出問題,但台灣對中國大陸的經貿依賴不減反增,未來拜登執政,台灣無法跳開中國的經貿格局,也許該思考中國加一、加二、加三的策略,而非想要用其他地方取代中國。台灣未來對大陸經貿依賴將更成為事實,在美中貿易衝突下,未來的經貿關係若無法突破,真會面臨重大挑戰。

  “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上午在“中研院”人文社會學館舉行“美國總統大選選後論壇”,“中研院”政研所研究員兼所長吳重禮主持,論壇分兩個主題探討,一是“從大選結果展望美中台關係”,邀請“中研院”院士兼政研所特聘研究員吳玉山、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政治所研究員冷則剛等3人與談。二是“競選策略與選舉民調”,邀請“中研院”政研所副研究員鮑彤、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何思因與談。

  冷則剛從兩岸經貿的角度看未來美中台關係,他表示,雖然2019年台灣對大陸投資減少一半,但台灣對大陸的依賴度卻增高,這表示台灣沒有因美中貿易出問題而減少對大陸貿易的依賴,而且台灣總體對外投資大幅減少,尤其台灣對大陸出口比例也是增加而非減少,所以觀察台灣不要掉進數字上的陷阱。

  冷則剛指出,該思考的是,美中關係產生問題、兩岸政治關係開始冷淡下來,但台灣能否改變整個經貿大格局?有無可能台灣對大陸經貿依賴不降反增?這是台灣面臨很重要的挑戰;如果拜登上台後,多邊貿易架構重新展開,台灣在整個多邊大架構下能否站有一席之地?這對台灣在平衡經濟安全與政治安全上會有何影響?

  他說,第二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中國“十四-五”規劃方向已出,包括內循環與外循環並重等,台灣在目前中美爭霸情況下到底有何新良策?尤其台灣的科技如何升級?台商從大陸移出的產業能往何處去?或者移出哪類型的產能?或者真的有機會建立新的分工態勢?其他多國企業的因應態度有何轉變?這對台灣有何影響?

  他表示,其實美商並沒有要大幅移出中國的跡象,雖然蘋果、台積電、鴻海都在做些布局調整,但通常說建廠到真的做下去可能要間隔兩、三年,等於替廠商找到觀望的機會,可見商家可能比政府還聰明,會有一些因應、避險之道,因此現在無法立即論斷美中貿易是否會脫勾?台灣是否要大幅度轉變,因為這有客觀形式限制與主觀能力展望。

  冷則剛指出第三個思考的問題是,未來全球人才交流是否還會存在?這對台有何影響?這對台灣是契機還是危機?

  第四個問題是未來的世界是否會成為美規或中規世界的競逐?台灣要完全靠美國,或有中間避險的可能性? 

  冷則剛強調,中國除了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如果中國的內循環、外循環相互運用,若是中國在內銷市場成為重點,台商有無可能與紅色供應鏈整合?一旦從製造業變服務業後,台商的調整會不會變得更為本土化而非全球化?三是台商未來與大陸廠商合作,可以避免公營事業的束縛嗎?台商未來會扮演何種角色?

  冷則剛說,綜合來看,台灣未來對大陸經貿的依賴將更成為事實,所以台灣在美中貿易衝突下,未來在經貿關係若無法有所突破,真會面臨重大挑戰。

  冷則剛也認為,拜登就任後,美中關係可能不完全是競爭、也會有合作,台灣在戰略考量下要如何重新面對未來4年?台灣到底要跟著美國思維對待中國,或要調整為有自己對待中國的方式?尤其拜登若重啟多邊主義架框,台灣要如何重新加入、參與這個機制?

  冷則剛表示,美中政治菁英層次領導過去4年對抗很尖銳,社會與民意取向也是這麼尖銳,但未來若有所調整,社會、民意趨於緩和,台灣能否也能調整回來?畢竟在歷史大架構裡看,大家往中間靠攏的趨勢會讓世界更和平少;爭端。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