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3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時評說,正當蔡英文搶著掌握“中華民國”的話語權、詮釋權之際,國民黨內部又有人拋出將黨名刪去“中國”的意見,引發黨內、社會一片譁然,曝露了江啟臣領導的這個百年老店,始終無法落實改革,重新振作奮起,卻陷入自找麻煩、無病呻吟的窘境。
尤其,提議刪除黨名的“中國”二字者,居然是江啟臣當上黨主席後所重用的政策會執行長、“立委”林為洲,更讓人不禁聯想:林提出此議,江事先是否知情;還是江授意林在放政治氣球,看看黨內外的反應如何,再對黨名改變之舉做一決定?
所幸,林為洲在個人臉書拋出此一意見後,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鄭照新隨即在江啟臣指示下發表聲明,強調類似名稱議題討論多次,黨內已有共識與定論,改革才是重心而非改名,國民黨內外的議論才告平息,但餘波依然蕩漾,引發關注。
平心而論,有關國民黨黨名是否要改變,像中國國民黨改為台灣國民黨,或中國國民黨刪去“中國”兩字,在國民黨遭逢挫敗時,包括2000年、2016年、2020年三次“總統”大選失利,黨內都有人提議,但最後不過是茶壺風暴,沒有形成主流意見。
提議改名者,無非是認為國民黨之所以敗選,關鍵即在於現在黨名有“中國”二字,讓台灣民眾誤認國民黨親中,難以爭取到基層民意,特別是中南部選民的認同。於是,將黨名刪去“中國”兩字,便能排除民進黨抹紅,進而爭取到選票支持。
然而,衡諸外界的評論與民調的數據,國民黨改名與否並非民意是否力挺的重點,歸根結柢乃是國民黨的組織運作、文宣作為、政策論述及提名人選,能否受到多數民眾的肯定,願意支持國民黨重返執政,帶領台灣突破困境,開拓新局。
也因此,江啟臣之前的歷任黨主席,諸如連戰、馬英九、吳伯雄、朱立倫、洪秀柱及吳敦義等,從來不會在黨名議題上耗費無謂的心力,而是積極推動各項黨務改革、研擬重大公共政策、確保兩岸和平發展等,以免治絲益棼,徒增困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