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四方會談圍堵中國?簡赫琳:先看美大選結果
http://www.crntt.hk   2020-10-09 00:21:16
屏東科技大學國際事務處副國際長簡赫琳。(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屏東10月9日電(記者 蔣繼平)美國大選前夕,國務卿蓬佩奧日前在日本東京舉行美日印澳四方會談,號召圍堵中國。屏東科技大學國際事務處副國際長簡赫琳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由於美國近年陸續退出國際組織,欲先採用區域主義來對抗,也替美國製造鏈找機會,但美國總統特朗普若沒有連任,就難以真正成型發揮作用。若是拜登當選,四方會談應該就不會繼續。

  簡赫琳,1979年生,高雄人,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西歐區域研究學士、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國際事務研究碩士、中山大學政治學博士。屏東科技大學國際事務處副國際長、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專長領域:區域政經發展及國際組織等。

  特朗普2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成為大選十月驚奇,選戰倒數階段投下變數。蓬佩奧日前出訪日本,6日在東京舉行美國、日本、印度、澳洲四國外長四方會談(QUAD),共同討論印太地區急迫性的安全議題。

  對於美國大選境內因素,簡赫琳表示,特朗普染疫先穩定國防軍事危機,再來就是找代罪羔羊,怪罪於中國,從染疫後民調有上升來看,代表有成功塑造成受害者。至於境外因素,簡赫琳表示,國務卿蓬佩奧和特朗普有密切接觸,照理說應該也要隔離,但仍參加在亞洲舉辦的四方會議,代表特朗普很重視,除了是軍事上的圍堵,也是經濟上必須要替美國產業尋找第二條路。

  冷戰是否捲土重來?簡赫琳表示,以前冷戰是分成共產與民主不同體制對抗,但現在世界分成中國製造與美國製造為主的產業鏈,美國要為美國企業與美國友好國家積極尋找非紅色的生產鏈,所以在國際上稱為“類冷戰”或“冷戰1.5”。

  政治與經濟息息相關。簡赫琳說,全世界供應鏈正在重組當中,也是政治很重要的基底,選民也很關心,雖然美國一直喊美國製造,看到起來雖然有部分移出中國,但也沒有全都移回美國,而是轉移到中國周邊國家生產。

  所以四方會談不只是軍事上的圍堵,經濟上也是很重要的意涵。簡赫琳指出,日本、印度、澳洲都是美國拉攏的對象。另外,美國也解釋要發展類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軍事圍堵聯盟,回顧歷史,北約歐盟一開始成員少但都可以擴張,有企圖心要拓展更多會員,可想而知會變成一方代表民主國家與自由市場,來與另一方做角力。

  四方會談是否真的會圍堵,要看中國是否有對外擴張的企圖心。簡赫琳解釋,圍堵政策從冷戰就開始,當初蘇聯是有對外擴張才變成美國圍堵對象,現在中國是用經濟實力崛起和礦張,若真的在一帶一路國家找地方作為軍事基地,可能代表擴張行動,美國就是想要抑制這種行動,因此局勢還會一直變動。

  不過,美國近年不斷退出一些國際組織。簡赫琳表示,一旦中國開始擴張,美國可能要先用區域主義來對抗,先鞏固區域的安全,所以變成全球化漸漸不是用國際組織來切入,改成是區域主義當道。當然,未來每一個國家都會面臨要選擇到底是選美國或選中國為導向的製造鏈經濟路線。

  四方會談當中的日本與澳洲都有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印度則是去年宣布退出。

  簡赫琳表示,日本主要市場在東南亞和中國,沒辦法忽略這些市場的經濟利益前景;澳洲輸出的牛肉與高等教育和美國又是競爭對手,反而澳洲與中國、東南亞是互補,對經濟發展比較有利,若國際政治打破關係,影響會很大;印度脫離RCEP後未來產品要輸往哪裡,變成大問題,但參加與否是有彈性的,還是可以再度加入。

  簡赫琳認為,四方會談本來就是特朗普替自己在做鋪路,如果是拜登當選,四方會談應該就不會繼續。民主黨雖會面臨和中國的競爭,可是或許合作空間會比較大一點,較不會有衝突性或明顯圍堵來抗衡中國。由於四方會談還只是會談,沒有具體好處,所以應該都還在觀望。

  美國重返印太不是一貫的政策嗎?

  簡赫琳表示,美國以往沒有那麼重視以軍事方式介入,美國確實想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並不是和中國對立,只是在乎經濟,因為印太區域是未來人口紅利與商機最多的地方,美國以往的印太是有包含中國,但特朗普的印太政策是排除中國的,並加強軍事上的功能,區別在這邊。

  特朗普順利連任不會與中國修補關係嗎?

  簡赫琳表示,特朗普是商人,還是有變動因素,第一任損失的或許會在第二任補回來,不排除會和中國合作,彌補原本的損失,目前貿易戰也是為了凸顯美國利益、美國製造,帶給選民希望,第二任可能就會採取獲利較快的方式,美國產業因為疫情損失也蠻大的,要轉向也不是那麼容易。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