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大華網路報今日“是非集”專欄說,前幾天,台北松山機場在一天之內,先後出現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包機以及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專機,一時之間,綠營各界喜形於色,認為“這是台灣在外交上的努力與重大突破”。然而,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恐須審慎觀察,不宜過度樂觀解讀。
其實,深入探究阿札爾在美國疫情仍然極為嚴峻之際,刻意安排訪問台灣,可看出特朗普總統面對大選民調落後的焦慮,以及推出一連串反中動作的背後心思;而“台灣”正是美國可以用來激怒中國大陸的一張牌。從阿札爾日昨於台大演講時,在肯定台灣抗疫的同時,並大肆砲轟中國大陸,調子與特朗普如出一轍,即可見一斑。綠營所謂的“外交重大突破”,恐怕只是表面上的風風光光,卻缺少實質的意義。
猶記得今年二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蔓延至美國前,特朗普還多次公開讚揚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防控疫情表現出色,相信習主席有能力解決問題”;及至三、四月間,美國確診病例遽增,位居全球之冠,死亡人數不斷升高,且導致全美50州淪陷,經濟也難有起色,影響所及,是特朗普的民調逐漸落後民主黨對手拜登,差距拉大至2位數,特朗普的態度因此有了重大轉變,前後說詞幾乎判若兩人。
此後,特朗普政府即展開對中國大陸的全面出擊,試圖以激烈反中轉移焦點,為低迷的選情注入強心劑;而操弄台美關係,也成為特朗普反中大戰略的一環。在這段期間,特朗普除了持續在推特發文,將抨擊北京當局作為他在總統大選角逐連任的核心主軸,具體行動也越來越嗆辣,包括:將陸媒駐美機構列為“外國使團”變相驅逐記者;簽署“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簽署“香港自治法”終止對港特殊經濟待遇;關閉大陸駐休士頓總領事館;國務卿龐陪歐在加州尼克森總統圖書館前發表討共檄文;白宮簽署行政命令封殺抖音、微信;以及制裁香港特首等陸港11名官員...。美中緊張關係就此不斷升級,從貿易延伸至科技、疫情、外交、人權等各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