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提振內需為核心增強國內大循環
http://www.crntt.hk   2020-08-12 08:10:41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每逢經濟數據公布總能引來關注,反映後疫情時代經濟恢復狀況更是如此,因為數字背後的問題可能預示著下一步需要致力的方向。

  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了7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CPI同比增長2.7%,漲幅較6月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3.2%,非食品價格持平,PPI則同比下降2.4%。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社論文章稱,乍一看似乎呈現消費價格平穩上漲態勢,工業生產略顯疲態。實則不然,因為對7月CPI增長貢獻最大的是豬肉價格,此次豬肉價格上漲85.7%,影響CPI上漲約2.32個百分點,如果扣除畜肉類價格上漲61.1%影響的2.90個百分點,7月核心CPI甚至是下降的,表明內需復甦仍有不足。而PPI降幅較上月縮小0.6個百分點,意味著在全面復工復產推進之下,生產端正穩步恢復到疫情之前水平。

  文章指出,對當前中國經濟而言,最重要的是內需。7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很明顯,對於國內大循環而言,提振內需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另一組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256億元,同比下降11.4%,從消費和投資數據看,需求端的修復明顯不及供給端。

  我們具備國內大循環的基礎條件。一方面,中國擁有超過14億的人口,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人員近日撰文,2019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中國是製造業第一大國,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

  文章認為,欲提振內需,首選要在居民收入上下功夫。充分就業和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是基礎,因為內需的基礎在收入、在就業,同時更加注重公平分配,因為內需不足和分配不公、貧富差距等問題總是息息相關。當前中央部署的全面脫貧等戰略,正是基於公平分配、保障民生的有益決策。

  未來還需要在稅制改革方面多方發力,增加對高收入者的財產稅、減少以工薪階層為主體的中等收入人群稅負。同時,可適度加大對中低收入群體的財政性收入補貼,提高福利消費能力,提高基礎社會福利的托底作用。

  以要素市場化改革為主線,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減少各種中間環節對消費的抑制,也至關重要。目前,資金、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合理流動仍存在不少障礙,物流成本仍然過高及農村市場與電商對接仍存在最後一公里問題,需要全民疏通。如通過網購、直播、團購等消費模式與中低收入群體對接,是降低內循環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加快新消費場景與“下沉市場”融合,充分激發國內供應鏈對大眾消費的支持力度。

  此外,內需不足仍需刺激消費政策持續實施,並通過完善後顧之憂讓居民敢消費、願消費。一則可以推廣部分地方發放消費券的做法,並進一步發展數字經濟,提升線上消費的空間;二則消費場所應開盡開,不再人為設置阻礙公眾合理消費訴求障礙,比如從上個月開始,低風險地區電影院已漸次開放。至於公共消費,重點可放在彌補公共服務短板上,通過補短板增加政府購買促進內需。

  文章最後說,作為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內生驅動力,消費不恢復,經濟就難言真正意義上的復甦。而提振內需,通過消費的復甦帶動生產的恢復,並以此形成良性循環,正是國內大循環的內涵所在。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