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本無定論,“會穿”是一方面,“敢穿”也不可或缺。《Vogue》的點贊算是來自時尚行業權威媒體的“蓋章”認可,而很多中國網民看不慣的做作“眼神殺”,在《Vogue》的文章作者看來是一種自信,“這些人直視鏡頭,似乎感受到了我們從屏幕這頭傳來的痴迷目光”。同樣一個動作,得到兩種不同的解讀,不正是文化碰撞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嗎?
至於“土味街拍”能不能當作文化輸出的內容,根本沒有爭論的必要。首先,具體什麼樣的內容能順暢輸出,不是在私房菜館裡“老板炒什麼你吃什麼”,你看不上,它偏偏在別處大受歡迎,你能奈何?
其次,“土味”是壞東西嗎?幾年前一篇微信公衆號文章《他奶奶的廟》讓河北易縣“奶奶廟”火了,此處供奉著各路神仙,雕像粗制濫造,網友批評當地人“審美崩塌、愚昧無知”。但文章作者、清華大學建築系博士徐騰認為,“奶奶廟”是民間文化,它不像經典文化承載審美和社會意義的使命,只需提供娛樂消遣和精神安慰。“土味街拍”也是如此,在社交媒體這個傳播流行文化的前沿陣地上,各種文化元素碰撞、解構,重塑出新的面貌,堪稱一場全球網民參與的“頭腦風暴”,與其拔高、批判,不如好好享受。畢竟,唯有當文化能撫慰心靈、愉悅心情時,才會有更多人認同和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