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1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美國衛生與公共衛生部長阿扎昨日與蔡英文會晤,各種訊息充滿矛盾,頗為凌亂。一方面,阿扎向蔡英文大談他此行要傳達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台灣的強力友誼和支持,聲稱在特朗普的帶領之下,美國已透過各種有形的方式,肯定台灣民主成就;特朗普簽署法案,強化台美之間的夥伴關係,並強調他此行赴台以及與蔡英文會面的討論重點是著重在台灣的醫衛成就上面以及防疫成就,還有如何能夠跟美國進一步的合作,來共同預防、偵測,一起回應各項公衛挑戰。另一方面,卻又對台灣媒體表示,雖然美國視台灣為重要夥伴、民主成功故事、世界一股良善力量,但他此行也符合美國多年來的一中政策,以及過往與台灣的交往作為;而且,不知是否預先商定,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解畫說,雖然阿扎率領訪問團抵達台灣的時間點,正值華府與北京關係觸及新低點之際,特朗普派他赴台灣,是在展現尊重舊框架的同時刺激中國,但卻沒有選擇派遣國安顧問或者其他人訪台,意味他們嘗試儘可能接近中國劃下的紅線,但又不予逾越。而不知是疏誤還是刻意,阿扎在向蔡英文致辭時,以口音差異將“蔡英文”念成“習總統”,又顯示,阿扎雖然身在台灣,心卻仍然在中國大陸,這既有可能是仍然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特朗普的選情“雞毛鴨血”而深深不忿,還是心中仍然存有一個中國政策的基本理念?
另一個相互矛盾的信息源,是關於美國是否另行成立一個新的“WHO”,並將台灣當局拉入股的議題。在阿扎抵達台北的當日,日本《產經新聞》報道阿扎在與蔡英文會談 將會討論成立新“WHO”的事宜。但台灣“外交部”與“總統府”先後“消音”,澄清此報道不符合事實。然而,雖然阿扎在與蔡英文會晤時,確實是沒有談及此議題,但他隨後在出席美台簽署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儀式並擔任見證人後,在媒體提問階段,有記者詢問美國若創立另一個組織,是否會邀請台灣參與、以及未來台美是否有其他合作計劃時,卻一口咬定,未來美國退出“WHO”後將尋求其他合適方法,延續在全球衛生安全議程、倡議等機制的努力,也會和台灣討論參與意願。會和台灣討論參與意願。這等於是證實了《產經新聞》的報道。
為何蔡政府卻要否定《產經新聞》的報道?可能是基於兩個原因。其一,這是屬於美國主導的議題,台灣當局處於被動的地位,只能等待美國的“恩賜”,尤其是在台灣當局並非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獨立主權國家”的情況下,台灣當局擔心自己過於積極主動將會反而導致美國左右為難,難以招徠更多的與中國大陸具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參與,因而不敢“見光死”,當然也是尊重美國的主導權及發言權,不能“妹仔大過主人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