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還做了一個比較細緻的研究,看了8000種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上的比重。這種方法比較清晰地反映出產業鏈轉移的情況。我們看到在2015年到2017年,中國的玩具、箱包、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明顯下降。這意味著其他國家在美國市場的比重在上升,取代了中國商品,背後反映的是產業鏈轉移,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國勞動力提升的情況和企業自己的選擇。同期中國的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產品在美國市場份額上升,說明更多產業鏈在往中國轉移。此外,在2017年到2019年這兩年里,中國對美出口的15種最主要商品中,有14項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下降了,反映出貿易戰的殺傷力。
我們還分析了競爭對手,看到東南亞在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取代了中國的份額,在電腦等附加值較高的高技術產品方面,墨西哥在美的市場份額明顯。7月1日美墨加簽署新的貿易協定後,可能會進一步加深他們之間的融合。
從這個角度來看,歐洲對我們非常關鍵。歐洲經濟的整體表現非常疲軟。去年美國從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夥伴淪為第三大出口夥伴,歐盟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夥伴,東盟是第二大出口夥伴。五月份的數據顯示東盟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出口地,這種貿易變化的速度非常快。此外,歐洲對華直接投資還在上升,但是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已經下降。中國的外部經濟環境出現很大變化,歐洲對中國經濟的作用可能越來越重要。
貧富差距愈發明顯
從長遠來看,全球主要國家的勞動生產率都在下降。這個問題很大。為什麼勞動生產率不斷下行?產業數字化會不會帶來新的產業革命?如何使勞動生產率擺脫向下的趨勢,也是國際經濟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