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城市北京必須站高謀遠,借鑒國外先進都市圈的經驗,不斷增強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能力,推動京津冀都市圈高質量發展。 |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京津冀都市圈作為中國都市圈興起的典型代表,集資源聚集地、人才創新高地、交通樞紐、文化富集區於一體,其中心城市—北京,作為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均全國領先,現階段人均GDP超過兩萬美元。但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起步晚,規劃時間短,區域發展不均衡,集聚效應遠大於擴散效應,出現了“發達的中心城市,落後的經濟腹地”現象。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是目前中國都市圈協同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心城市疏解功能,緩解交通擁堵、人口超載、城市“環島效應”、環境惡化等“大城市病”,拓展戰略腹地的現實需要。
北京日報發表北京市委黨校北京市人口研究所於倩、楊嘉瑩文章認為,中心城市北京必須站高謀遠,借鑒國外先進都市圈的經驗,不斷增強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能力,推動京津冀都市圈高質量發展。
第一,構建合理的中心城市層級結構。研究表明,東京核心城區的蔓延半徑可以達到50至80公里,而上海中心城區的輻射半徑僅為15到20公里,北京中心城區的輻射半徑不及上海。縱使北京擁有較強的輻射帶動力,能夠向周邊擴散技術資源等,但都市圈區域範圍較大決定了北京不能輻射到每一個縣域城市。因此,需要培育次級中心城市、三級中心城市等,構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結構,增強各級中心城市對其所在區域的帶動作用。
第二,規劃完善的綜合交通網絡。目前,京津冀跨城交通建設較為落後。如北京市郊鐵路僅290公里,遠低於東京4476公里、倫敦3076公里。因此,必須建立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聯繫機制,提升中心城市重大交通樞紐的服務能力和輻射力,保證軌道交通線路和容量,進而增強與周邊城市的經濟社會聯繫,為都市圈經濟活動奠定基礎。
第三,建立“總部—分支”模式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東京通過產業轉移與周邊中小城市形成了“總部—製造基地”的產業區域合作鏈條;紐約憑借強大的經濟總量和服務能力,通過現代化的交通網絡、互聯網等向周邊城市輸出資本、信息、技術人才等,帶動了周邊中小城市的發展。北京要與周邊城市建立起“總部—分支”的合作模式,強化企業、人才、技術服務輻射作用,形成與周邊城市的產業連接和支持;在周邊城市設立生產研發基地,加快科研成果本地化轉化,利用新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延伸。
第四,推動中心城市公共服務向周邊延伸輸出。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確保都市圈內低成本疏解、高效承接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北京擁有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要強化與圈內其他地區薄弱學校、醫院的定點幫扶,推動統籌社保、養老等服務無縫對接,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供給,為創新人才進入解除後顧之憂,讓疏解轉移產業落地生根,集聚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