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大教授蔡增家認為,疫情後民進黨政府將接受很大的挑戰。(中評社 雷明正攝) |
中評社台北6月6日電(記者 雷明正)日本《讀賣新聞》日前報導,泰國、越南、澳洲和紐西蘭4個國家成為日本第一波考慮在7月1日解禁的國家,並未包含台灣;甚至第2波名單也僅考慮中國與韓國,外務省公文完全沒提到台灣。對此,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日本研究碩士學位學程教授蔡增家接受中評社訪問時分析,這是日本外務省有所謂“先中原則”的默契。
蔡增家認為《讀賣新聞》這則消息的可信度很高。他指出,在1972年中日建交之後,對台灣的關係和國際問題上,任何待遇和協定,只要中日之間還沒有協議,台灣不能快於中國,這就是日本外務省的“先中原則”。
蔡增家舉例,比如中日兩國尚未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在尚未與中國磋商的情況下,日本從2012年以來用所謂“堆積木”的方式與台灣簽署投資協定,也是規避“自由貿易協定”的字眼;只要中日之間還沒有協議,台灣不能快於中國,這就是外務省默契的“先中原則”。
將這例子放在解禁名單就很清楚,雖然台灣在防疫上做得還不錯,但並沒有被列入首波解禁名單。蔡增家相信,這個“先中原則”是考量之一。
至於這是否與曾是日本外務省內部主流派系“中國幫(China School)”主導有關?蔡增家指出,外務省的“中國幫”早就被打散,現在外務省中國課都必須要有美國經驗,和過去以“中國幫”主導的情況完全不同。因此這次日本外務省的措施,僅僅是按照過去慣例,與“中國幫”操作關係不大。
他進一步指出,另一個因素是,在解禁經濟學上,日本是採取由小到大漸進式的解禁。台灣每年到日本的觀光客有500萬,這比泰國、越南、澳洲和紐西蘭4個國家的觀光人客加起來還要多,所以日本先從小型的經濟體解禁,第2波再擴大,這是日本防疫上的考量。
蔡增家判斷,日本現在肯定是希望趕快解禁,因為觀光客對日本內需非常重要,日本GDP大概40%靠出口,60%靠內需,但日本內需因為少子和高齡化,出現通貨緊縮。觀光客成為日本很重要振興內需的來源,在邊境管制之下造成很大的衝擊和影響,原本安倍在年初誓言今年要讓觀光客突破3000萬,但從數據上來看恐不樂觀。而且,中國為日本第一大盟國,在這問題上,中國必須放在滿前面的地方。如果對中國沒有解禁,日本經濟也好不起來,這個從之前邊境管制時,日本將中國放比較後面就看得出來。至於歐美則可能比擺在比較後面,畢竟歐美的情況比較嚴重。
|